•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筚路蓝缕:知青研究会十年回眸

    作者:杨剑龙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21:19:47 2011年3月26日,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150余人参加了盛会,选举出首届理事会理事。研究会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的历程。 十年来,研究会本着以 “ 保存和研究知青历史,传承和发展知青文化,宣传和弘扬知青精神,

    挖掘知青史料 推进学术发展

    作者:张 刚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21:14:22 2021 年1 月23 日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大疫情,大震荡,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奋勇拼搏,交出一份沉甸甸的中国答卷。 病毒无情人有情 ,会员积极参与抗击新冠病毒,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据不完全统

    期待下一个十年……

    作者:朱银龙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21:09:36 疫情当下,新冠病毒依然肆虐。在这危机四伏日夜严峻形势下,一场别开生面的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二届五次会员大会借助网络 “ 腾讯视频会议 ” 如期召开。与会会员近 130 人,看得出研究会会员期待已久了。来自祖国各地的、以及海外的会员也急切地加

    那一天

    作者:赵兴国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21:06:02 那一天 我拿着刚变迁的户口迈进家门槛 就看见妈妈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我恨手里的那张薄薄的纸啊 竟把我的命运无情地宣判 让妈妈禁不住悲伤泪流满面 那一天 冰冷的站台人头攒动雨雪弥漫 我们这帮年轻人挥泪告别了亲友 任一夜颠簸的列车抛到荒野田间 ——成了上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大事记(简)

    作者: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20:40:54 2009 年 ● 6 月30 日研究会首次筹备会在光大酒店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禹鹏以及熊月之、金光耀、金大陆等20 余人出席会议。 ● 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禹鹏和近500 名上海知青应邀参加黑河知青博物馆开馆典礼和 “ 全国知青研究高

    为言知青心声而尽力

    作者:葛天琳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20:33:43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退休后一年年的时光,就在不知不觉中迅速地溜走了。屈指算来,我们的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已经成立十周年了。这十年,我已由花甲老人变成古稀老人了,却感到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还有要写的东西没有写。但愿还有属于我们的时间

    无怨无悔

    作者:珊妹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8:03:09 人到暮年,还常常外出参加各类活动,也常常被要求向大家介绍自己,每逢这时,我就会很自豪地说:“祖籍上海南汇、大专文化、中共党员,是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一晃,十年了,我与研究会一起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十年中,出席过大大小小许多

    用新思维推进《中国知青图书要目》再版

    作者:朱盛镭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7:58:18 《中国知青图书要目( 1950 — 2018)》是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知识青年历史文化丛书,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ZDB051) 课题之一,其出版是一项动用众多资源和精力的繁复的研究工程。 知青图书内涵丰富,映射着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和知青群体过

    三次插队的人生

    作者:朱维毅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7:42:36 在 1988年前往德国留学,出国至今已经18年,但我从来不把自己称为“海归派”,而是“双根派”。这虽然是一个自创的概念,但目前中国的确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同时在两个国家落地生根的人有条件成为两个国家交流的使者,但我的“主根”是在中国。祖国者,祖宗

    那年,我为研究会五周年宣传片写策划案

    作者:林嗣丰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7:39:08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退休已逾十年,回上海定居也近十年了。这十年正好是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至今的十年。 2021年新年伊始,接到张刚先生和马琳老师发来的微信,通知我去研究会办公室开会。一位是研究会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会长,一位是研究会的副

    穿白大褂的猪倌

    作者:钱华玲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7:34:50 1970 年4 月,我远离上海和父母,下乡去了云南屯垦戍边。我所在的连队是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后改为东风农场)七营七连,任卫生员。 每次修梯田大会战,连队要求卫生员上山给大伙儿送开水。我个子矮力气小,挑着满满的两桶水,一路磕磕绊绊, 到山顶时

    我珍藏的那把砍刀

    作者:黄锦旋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7:28:31 牛年将到,该收拾一下屋子了。 “ 当啷 ” 一声,一把锈黄的砍刀从我的 “ 绿谷格 ” 木箱里翻落在地。这木箱是用凤凰树板材(据说千年不烂)做的, 是我从海南岭头茶场返城时带回的,装着很多东西,都留着年轻时的岁月印痕。 这把砍刀,已伴我五十多年了,

    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

    作者:陆发奎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7:22:25 虽已过去四十七个年头了, 但当年徒步穿越沾河流域偶遇的鄂伦春父子,成为我一生的感念。 1974年1月, 隆冬时节。我下乡插队的逊克县干岔子公社红星大队托人捎信,让我马上返回队里接任生产队长一职。当时我正在小兴安岭腹地广盖鹿窖点蹲守狩猎。接信后我简

    清明再相逢

    作者:高础石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7:15:14 今春因为疫情没有纸鸢, 向你发出相聚的邀请, 但是我知道, 你必定在天堂等待着老友相逢。 穿哪件衣服与你见面呢? 还是穿当年那件吧, 粗布棉袄裹一裹身, 腰间还系上一根麻绳。 相聚了吃点什么呢? 鱼肉珍馐没有胃口, 就来一碗土豆条子汤吧, 那里有不尽

    品尝不同的年味

    作者:萧 毅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7:12:19 春节是我国重要传统节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变化,过年的习俗和年味也在不断地变化。我这一生品尝了各种不同的年味。 小时候过年,母亲兄弟姐妹多,我阿姨舅舅和表兄弟姐妹一大帮。大人在年前就把过年的菜都烧好了,盛在大碗里可以吃好几天。除大年三十

    布票风波

    作者:周荣琪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7:09:05 时间像漏筛一样,筛掉了许多记忆,但这一件事在小华的脑海里却顽强地存留了下来。四十几年了,它像虫子一样常常在不经意间从暗处爬出来噬咬着她的心,不敢向任何人提及。 1974年,初中毕业的她和千千万万的中学生一样,下乡当了知青。封闭的环境、繁重的劳动

    我的知青老师

    作者:陈芳路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7:03:39 从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到普通知青,都在新中国历史上建过功立过业,他们的功绩永存。知青不仅是段历史,更是一个标杆。 我们有幸遇到了知青老师, 这在从前可能是件想也想不到的事情。 悠悠岁月,如诗如歌如画, 我们在知青老师及本土老师的共同培育下度过了欢

    虎头鞋文化传承人李宜君

    作者:吴佩珍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6:55:19 曾在电视播放的一档节目,见到过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同志,讲述自己做的虎头鞋。没想到,后来在知青历史研究会与佰瑞福举办的活动中,与节目中的主人翁一起出游,就此认识了知青艺人李宜君,互加了微信。一天,我走进她的家,看到了满屋大大小

    再回缠溪

    作者:李 锋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6:44:34 作者当年和老乡的合照 人遇到合适的时机,隐藏在内心深处看似微小的愿望往往会不可遏制地冒出来。比如,以我目前的身体状态,再去贵州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接到窝坨柳仁臻电话,知道生产队已经通了公路, "路直通到我家门口,是4米5的好路!"一个想法把我自己

    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纪念组诗

    作者:杨剑龙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6:40:07 2011 年3 月26 日,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召开, 值此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之际,拟组诗以纪念。 十年回眸 研究会现有会员 256 人,在知青史料整理、知青场馆建设、知青学术研究、知青文学创作、知青文化活动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绩和建树 。 雪

    海南杂忆并序

    作者:王石生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6:37:27 (一) 红卫客轮望琼州, 故乡渐远泪纵流。 领队不断做工作, 上山下乡大理由。 (二) 分配来到坡场前, 一十八人创新连。 龙管塘村借农舍, 犹记房东何明良。 (三) 砍伐竹木充柱樑, 杂草拌土为泥浆。 经日累月历劳苦, 茅屋几间立农乡。 (四) 起初自

    写给老去的自己

    作者:李德良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6:32:01 当岁月犁出了额头的皱纹 霜雪便飘上了发际 当老眼昏花了褪色的照片 暮色便爬上了眉宇 当我 凝视镜子里面的自己 我诧异,那个人是谁 从哪里来?又将何处去 时光的箭 插在古稀的门槛 岁月的刀 依然冷酷锋利 雕雕琢琢的人生 风风雨雨的磨砺 跌跌撞撞的旅程 坎坎

    老编新糗

    作者:余国成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6:21:02 记得在埃及旅游时,我裤腰皮带搭扣上的插销突然掉了, 旅伴冉建新灵机一动,帮我用一根牙签代替,两头再用一点护创膏固定,立马解决问题, 为此,我们俩大笑了半天! 回看才智平平,追随研究会十年的我,还真像这根替代插销的牙签,虽然糗迹斑斑, 但也还算

    躺着的人生

    作者:沈国明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6:16:37 冯伯良至今还清晰地记得 36 年前在上海灯泡厂出事时的情景,铲车上的槽钢跌落,砸在他后背,下半身顿时失去知觉。高位截瘫令他在床上躺了整整36 年。去年9 月,他过了70 岁生日,这意味着,躺着的岁月超过了他能够站立的时间, 他被迫接受了一个躺着的人生。

    回忆我在农场的日子

    作者:朱海鸥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6:08:02 作者( 中) 和农友在农场宿舍 1975年4月13日我踏上了人生的第一个工作岗位,被分配到上海市郊南汇东海之滨的一个国营农场的农业连队,那年我还未满18。因我是家里老二,年长一岁的老大已经被分配在市区工作,轮到我是理所当然地归入下乡行列。学校毕业分配工

    有这么一群人⋯⋯

    作者:傲 梅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6:03:55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自 2011 年 3 月成立,至今已走过了 10 年的历程。在这 10 年中,有无数个默默无闻、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无偿奉献的知青志愿者们,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下, 为研究会做着不同凡响的工作。研究会能获得黑龙江

    年 轮

    作者:李 琦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5:59:12 写了几十年日记,粗略地计算一下,也有近二百万字了。其实决定开始写日记那天完全是一个偶然。 那天我在四川遂宁,对一个同事说我想开始记日记了, 他鼻子哼了一下说我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了一个月。然后我们俩就打赌,他说如果我坚持一个月,他就给我买一条

    荒岗之花永不败

    作者:毛祖蓉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5:56:16 《开花的荒岗》( 2018 年12 月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是刘晓航老师的编年体自传,这是他的第十六本著作,亦是他的收笔之作。打开书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一字字一行行一页页,日记般的记叙,却丝毫没有 “ 流水账 ” 的意味, 犹如一位学养颇深的大哥,在

    从三本书看知青的返城之路

    作者:丘保华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06-14 15:44:34 我的书桌上放着近年知青文友送的三本书,范文发自著的《重做上海人》、郑良的《返城前夜》和盛文秀的《那人那情那命运》。是巧合?这三本书讲的不是知青如何上山下乡, 而是讲的他们如何回来。看了太多知青回忆录,写如何返城的很少。这可以理解。这些都太不
    • 共 1 页/29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