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老照片中的乒乓情结

    2021年 10月 18日
    来源:《知青时代》报 作者:林敏慧 点击:
    《知青老照片一一上海知青在吉林》,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与读者见面了。每当翻阅此书,半个世纪前往事历历在目。全书七章两千多幅照片,记述了上海知青在长白山下、松辽平原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留下的一行行践行的足迹,书写了那个特殊年代令人难忘的篇章。

    《知青老照片一一上海知青在吉林》,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与读者见面了。每当翻阅此书,半个世纪前往事历历在目。全书七章两千多幅照片,记述了上海知青在长白山下、松辽平原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留下的一行行践行的足迹,书写了那个特殊年代令人难忘的篇章。第三章文化相融中写道:上海知青来到农村,带去了先进的城市文化,他们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的发展。本章选用了4张知青参与乒乓球比赛、训练活动的老照片。有珲春县三家子公社西崴子七队上海知青胡孟樵任县体校教练时乒乓球队集训的照片;有本人获得县乒乓球赛单打冠军后参加州赛与代表队合影的照片;有延吉县龙井镇朝阳公社吉成四队上海知青乐国樑任州体校教练带领球员参加省比赛的集体照片;还有插队在延吉县的知青乒乓球队集体的照片。

    对于六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乒乓的胜利就是整个中国的胜利。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乒乓热”也席卷祖国大地,出现了五千万人打乒乓的热闹场面。球台或许是用砖砌的,中间两块砖头搭一根木棍当作球网,球拍就是一木板,即使只有一张吃饭的桌子也可以打乒乓球,总之没有什么能挡住人们打乒乓的热情。在虹口区也有这样一群孩子,当年他们十几岁,都是各个学校的乒乓球队主力队员,打乒乓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之外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少队员通过老师和自己的努力,已经进入虹口体校学习,获得了虹口区中学生比赛单打冠军,也许不久将来,乒乓球世界冠军会在他们中诞生。然而,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打破了他们的乒乓冠军梦,他们和千千万万个知青一样,奔赴祖国四面八方插队落户。书中97页照片的知青们分别来自虹口区体校、澄衷中学北郊中学、新沪中学。1969年分别下乡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东升公社、永兴公社、智新公社、朝阳公社插队落户。

    下乡后知青们生活劳动是艰苦的,时常还会关心乒乓球的赛事,尤其是第31届世乒赛。第31届世乒赛是中国自文革中断一切国际体育比赛后恢复参加的首次世界体育比赛。获得男子团体赛、混合双打、女子双打和女子单打冠军。此时延边大地也掀起了乒乓热潮,县州一级的乒乓赛事频繁。知青陈元(照片前排左一)听说延吉县要组织乒乓球队,想到当年在虹口体校打球的乐国棵(照片前排右二)、郁维云(照片前排左二),一拍即合,组成了延吉县乒乓球队。71年开始参加州乒乓球比赛,连续五六年获得团体冠军、单打冠军、混双冠军并代表延边参加省里比赛。延边没有专业乒乓球队,乐国樑又被临时抽调到县州体委帮助组建县州一级的乒乓球队,并帮助州青少年、部队乒乓球队培训参赛,为延边培养了乒乓球运动员近20人。

    如今,大家都回到了上海,五十多年的乒乓情结,从上海到农村,从农村回上海,从青年到老年,知青们依1日因乒乓结缘,以球会友、快乐运动。


    (集体照人物排序:前排右起丁和云、乐国棵、朝鲜族领队、郁维云、陈元:后排右起王晓琳、陈华、王静芳、乐玲玲、朝鲜族队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