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我在兵团放电影

    2016年 08月 13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唐勇 点击:
    我下乡时所在的黑龙江兵团五师供应站,坐落在嫩江县双山火车站附近。虽然双山是全师人马进出的交通重镇、要道,但要看场电影,得跑到 6 公里之外的师部去才行。为了解决供应站职工、家属看电影难的问题,供应站领导提出了组建自己的电影放映队的要求。 1976
       我下乡时所在的黑龙江兵团五师供应站,坐落在嫩江县双山火车站附近。虽然双山是全师人马进出的交通重镇、要道,但要看场电影,得跑到6公里之外的师部去才行。为了解决供应站职工、家属看电影难的问题,供应站领导提出了组建自己的电影放映队的要求。1976年夏天,我和师部电影站的郭师傅被一同调到了供应站的放映队。

      那时候,允许放映的影片,一开始只有那几部老片子:《地道战》、《地雷战》、《战宏图》、《青松岭》和八个样板戏。粉碎四人帮后,解放了一批老片子,引进了一些外国电影片。刚被解放的老影片《洪湖赤卫队》,新洗印的胶片,声光效果非常好。当观众们看到赤卫队员们划着小船穿行在水草之间,与敌人作战的形象,听到“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的歌声时,俱乐部里响起了久违的热烈掌声。新引进的外国影片,有朝鲜电影《看不见的战线》等。

      我们基本上是每周在俱乐部放一场电影。那一天,职工、家属和知青们都是兴高采烈的。特别是要放映新片子那天,大家更是欢天喜地,像过节一样。老职工们下班,赶快回家,打扮一新,带领全家出来看电影。知青们更是成帮结伙地、说说笑笑地赶来。电影放映队的建立,解决了供应站职工、家属和知青们看电影难的问题。在那个年代,文化生活匮乏,看电影几乎成了百姓群众最好的娱乐方式。

    由于兵团的电影供应渠道是沈阳军区,所以新影片比地方先到一个轮次,可以满足观众们先睹为快的欲望,吸引了双山镇和粮库的许多地方观众纷纷前来观看。电影放映队的建立,则进一步满足了当地百姓看电影的需求。

    图为 16 毫米放映机

      一年五一节,我回哈尔滨探亲,放映队要在俱乐部放映一部16毫米的小片子,可那台机器出了故障,只有图像,没有声音,郭师傅都没招儿了。我得知了消息,就顾不上休探亲假了,52号就赶回了兵团,仔细研究了故障的原因,发现是还原声音的硅光电池坏了。我就把35毫米机器上的光电零件拆下来,装到小机器上,机器修好了。我们马上用广播喇叭通知大家来看电影,让已经失望的观众过了一个欢乐的劳动节——我在48团电影队里摸爬滚打锻炼出来的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满足了广大职工和知青们的需求,给他们送去了精神享受,我感到高兴、自豪。

      在五师,我是技术比较全面的放映员,包括放映、维修、广播站维护管理等项工作都比较擅长。每次下连队放映电影,从接电、挂银幕、架设机器到放映,我都是10分钟内熟练完成,保证电影按时开演。

      有一次,来了一部新片,只留给在师部一个晚上的放映时间。为了能让我们供应站的观众也同时看上那部电影,我们决定与师部俱乐部同步串片放映。串片放映,就是第一个影院先放映,第二个影院延后半小时放映。串片员,每隔半小时,把第一家影院放完的片子转送给第二家影院再从头放映。这是在城市影院经常采用的方法。可那在我们当时还是第一次。串片放映,得到了车队领导的支持,他们派出一辆解放牌卡车负责运输。我们决定4盒片子串片一次,由我负责串片。

      串片放映,对于后开演放映员的技术水平是一种考验:因为上家放过的电影片子,是被卷过去的,片头卷在最里边,片尾在外边,后面的放映员就要在尽短时间内,把影片反卷过来,我们叫“倒片”。在“倒片”的过程中,放映员要检查影片的质量——画面是否有划伤、齿孔是否开裂等,因为影片损伤会减少它的寿命。如果发现了重大损伤,要分清责任才能再放映。若是发现有断片,还要进行“接片”。这些完成后,迅速装片放映,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考验的是放映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

    一部电影片,被洗印成每10分钟一盘的片子,一部120分钟的电影要有12盒影片。我3次往返供应站与师部间的6公里路,顺利完成了串片。

    图为 35毫米放映机 后面是装影片的箱子

      那次,我们紧张有序地无缝衔接,顺利地完成了整场的放映,台下的观众们丝毫没有觉察到那复杂的过程。要完成串片放映,至少需要三个人,那个帮手是上海知青陈积芳。当年,他在供应站办公室当文书。我们电影队归办公室领导,我经常与陈积芳在一起工作。陈积芳对电影放映技术很感兴趣,我就教他,他很快就学会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替补队员。

      当年,兵团开展幻灯片的宣传工作。师部举办了幻灯片制作培训和幻灯片比赛。各团都有高手绘画、配音、配乐——从技术手段而言,不亚于今天的视频制作。我们供应站的幻灯片找的选题:《倒装顶吹技术建设大油罐》。

      一般的油库建设,是由下而上建设的,需要搭脚手架和大吊车,吊装巨大的上盖难度极大。而“倒装顶吹”是从上往下建——先建好顶盖和最上边一层圆柱体,用橡胶在下方围成一个密闭的圆筒,用鼓风机向桶内充气,空气的力量将油罐顶升起一米高。在升起的部分,焊接第二层圆柱体,所以叫做“倒装”。焊接好一层,吹起一层。升高的动力由几个均匀分布的鼓风机完成,所以叫做“顶吹”。这种方法不用吊车和脚手架,节省成本,提高速度。

      钱少华领军建罐。老职工钱少华,九三农场建场元勋,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当油罐建到几十米高,吹升起油罐,油库钢板悬空的阶段,就见钱少华,挥舞大锤,奋力敲打突出部分的钢板,让它们上下层对齐,刘发电等人迅速焊接,使得新的一层钢板固定住——工地上是一片生龙活虎、热火朝天的奋战景象。为了让双山供应站的人们能够了解建设前线的优秀事迹,我们电影队积极制做幻灯宣传片。

      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在了陈积芳身上。他能写会画,和师部的几个专业画家是好朋友,便于学习。当时用的幻灯机是120胶片机型。买不到胶片,陈积芳就在小玻璃片上画,再把玻璃四周用胶布包起来。他用墨水画的黑白片。一组十几张的幻灯片在电影放映前播放,积芳写的文稿由广播员朗读,把“倒装顶吹建设油罐”的原理解释得一清二楚,把建设者的奋战形象充分表现出来,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1976年,兵团五师改制,地处嫩江县北部的56个劳改农场也合并进来,组成了新的九三农场管理局。供应站也随之改名为九三局“物资处”。新建的油库在嫩江县城的外围,是“物资处”的一个重要基地,建设者们非常辛苦,电影队主动提出慰问他们的设想:“让他们看上电影。”

      我和陈积芳就经常乘火车前往那里放电影。那是一件非常麻烦的工作,因为一套35毫米的电影放映机,有两台放映机、两个三脚架,再加上扩音机、音箱和影片、银幕等物品,有23百斤重。这些都要两个人搬上火车,比下连队放映要复杂很多。但是放映电影可以给那里的人们带来欢乐,给油库建设者们送去慰问,我们就乐此不疲,多次前往。

      有一次,从那里回来,火车快到站了,我俩把一大堆设备移到车门前准备下车。下车的人很多,通道被堵住了。这时从隔壁车厢走过来一个人,气势汹汹地口出狂言,叫我们给他让道。我们说,马上就到站了,我们就要下车了,叫那人稍等一下,那人还是骂骂咧咧的,我们也回敬了几句,他就不敢说话了。火车停下,我们俩刚把设备从车上卸到地面上,还没站稳,就听“呯”的一声枪响,一道火星闪在路基上。我们转头一看,发现是车上那小子开的枪。我俩气急了,不约而同地返身登上了火车,每人抓住他一只手,另一只手抓住他的领口,大声训斥:“你敢开枪!下车跟我们走!”“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我们是正常下火车,你敢开枪,就是欺压百姓!”

      到了双山,就是我们的地盘了,怎么能受他的气?我们凭着兵团战士的火气,要把他拉下车。原来那人是齐齐哈尔市的便衣警察,本来是想开枪镇住我们,没想到冲上来两个不要命的。他死命地用脚蹬住车门,不肯下车,服软了。火车鸣笛,要开了,我们的设备还堆在站台上,不容我们恋战。我们说:“算了,这次饶了你,看你以后还敢欺压百姓!”我们跳下火车,火车“哐当哐当”地从我们的身边开走了。

      事后想想,真有点后怕:假如那小子开枪打中了我们,或者在挣扎中,手枪走火出了人命,那后果可就惨了。但是在生死关头,我们什么也没想,就是想制服他。看来正气压倒邪气这句老话在我们身上得到了证实。我和陈积芳也成了生死之交的朋友。

      40年过去了,双山站变成了九三站,可在兵团放电影的故事还历历在目,不变的是我对那段生活的美好回忆。

      (作者系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8团哈尔滨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