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开创知青研究的新局面

    作者:林嗣丰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5:03:17 2021年9月25日下午,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在上海市社会科学会堂召开了研究会第三届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理事会,并通过了新一届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人选,几位年富力强的年轻学者担负起了新一个五年知青研究的重任,为知青研究注入了

    不蒸馍头争口气

    作者:张持坚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5:01:58 快到退休年龄了,小东已不理公务,在办公室里整理物品。二十余年积累下来的书报、杂志、信件和起草撰写的文件、报告等等,塞满了两个大柜子和五六个纸箱子,得好好收拾一番。归整中,翻出一封1979年我写给他的信,是对他想到我当时所在黑龙江农场总局报社工

    责任、担当、奉献

    作者:张全景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4:58:56 张全景同志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计划地开展于60年代初期,大规模发展于60年代末期,结束于80年代初期。先后有1700多万知青从城镇奔农村、赴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奋斗,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一代青年, 也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

    台风记忆

    作者:林嗣丰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4:56:12 电视屏上黄色的暴雨警报标志和橙色的台风警报标志触目惊心,电视广播报纸电脑微信等媒体中有关台风“烟花”即将登陆的报道接二连三,尤其是电视里直播的卫星云图中,三波台风前后翻滚的图像更让人心惊肉跳。窗外,“烟花”的先头部队已经光临, 大风长驱直入

    我心中的阳光

    作者:钱岳旻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4:54:49 在建党百年的喜庆日子里, 让我想起了两位好书记。 在插队淮北农村的日子里, 我有幸遇到了两位秉持公平正义,充满仁爱之心的大队书记, 我常常怀念他们,是他们在我最艰难困苦的时候给了我温暖与光明! 一 吴书记是人民公社成立后的首任大队书记,如今老了

    知青研究会入会十年感言

    作者:龚麟生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4:51:14 上海市社联属下的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至今已经十年了,作为最早参加研究会的成员之一,感慨良多。 圈外人往往不太明白,十年来,上海知青研究会到底干了些什么?研究会召开的十周年纪念会上,一幅“担当使命 传承精神 追求卓越”的醒目会标,写

    知青下乡的文化体验:屯垦戍边

    作者:丘保华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4:44:06 “红色文化”的核心是“革命”,在当时突出表现在搞阶级斗争。对外,这种阶级斗争体现为“反帝反修”: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修正主义”已早已蜕化成“社会帝国主义”。而我们的应对措施,对全民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对知青,或至少对部分知青

    英雄

    作者:杨奇斌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4:40:47 当年,我们的青年点儿建在一个墓地旁边儿。农村地少人多,这也是无奈的选择。 白天下地干活,点儿里空了。到了晚上,问题就来了。那时粮不够吃,晚上也是稀饭,肚子倒是饱了,可不停地上厕所是在所难免的事。 男生倒也方便,推开门就行了。却苦了女生。她们

    麦地鹧鸪

    作者:李文山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4:38:44 吱吱呀呀地开门放了鸡鸭, 又匆匆忙忙点燃一缕袅袅娜娜的炊烟。生产队长开始喊工了。这是1978年的麦黄五月,我满了16岁,从县城下放到蚌湖公社黄岭大队当插队知青。男女老少都要到雷潭大垸收获接春的夏粮哩。 “嗳嗳,起来,快起来, 我们一起去割小麦。”小

    塞外生涯几多苦乐

    作者:刘素梅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4:31:50 上了年纪总爱回忆往事,尤其是初到一连的那些日子生活上的磨难,身体上的历练,桩桩件件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每当想起,眼前就像过电影。 学会洗衣服 去兵团那年我还不满十七岁,按说也不算小了,可毕竟从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所以我连自己的衣

    我的学生小梅

    作者:葛天琳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4:29:53 我教过许多学生,有大、中、小学的。那么多年过去了,大部分都记不住姓名了,可四十多年前当知青时在农村教过的那些乡下孩子,在我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却特别深,他们的模样至今还会在我眼前晃动。其中有个叫小梅的女孩子,让我难以忘记。 小梅长得瘦小单薄,皮

    森林之火

    作者:张国康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4:20:06 (一) 1987年,黑发碧眼的费翔以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和丰富的形体动作,征服了大陆的歌迷。不久之后,有一场经久不熄的森林之火在北方的大兴安岭燃起,同样也通过媒体的报道而家喻户晓。有人便戏言,是费翔的"一把火"招來了大兴安岭的大火。其实,大兴安岭

    初识队长陈胜

    作者:王光正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4:16:52 那是一九六九年春节过后的一天下午,一起下乡的知青们都被各自的生产队接走了, 公社办公室里只留下我一个人,坐在自己的行李上,冻得周身发抖,又没人与我说话,像一只落荒的孤雁,心头空荡荡的。我走出办公室,只见阴霾的天空飘着乌云往下压,压得我心境更

    我与“知青歌曲”的“牵手”情

    作者:贾云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4:09:53 凡当过知青的人,都会唱几首“知青歌曲”。 虽然绝大多数知青歌曲已无法考证出自何人之手,但可以肯定的是作者就是当年的知青。那如泣如诉、优美委婉曲调,给全国1700多万生活劳作在农牧团场的知青们苦闷无聊的“夜生活”增添了色彩,使“空虚”的心灵得到些

    难忘黑土地上的芭蕾之花

    作者:吴佩珍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4:04:38 在黑河知青博物馆,在上海海湾园知青博物馆,在哈北大荒博物馆……在许多知青博物馆,都看到过在北大荒演出的芭蕾舞《白毛女》剧照。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当年《白毛女》剧组的编导们在一起开会,让我认识了她--毛佩令,一位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女同志。在现场,曾

    体验特价团

    作者:宋金山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4:02:58 自2012年9月遭受手术之苦后,除了每年到山东候鸟几个月,不曾到各地旅游过。黄金周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淡季又兴趣索然。老伴每每地抱怨,该出去各地转转,你又裹足不前。我真想看看各地的大好风光。你看贾耀敏俩口子,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全国各地和东南亚,

    集体户素描(组诗)

    作者:苟习文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3:50:57 作者简介: 苟习文,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曾获2017年“军旅情,强军梦”全国诗歌征文优秀奖。2017年第五届中国(海宁)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佳作奖。2017年“我要上全运”诗歌征文大赛一等奖。2018年5月山东东营“文耀

    为祖国站岗虽苦犹荣

    作者:陈海 刘金龙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3:45:44 我和刘金龙同是上海市靖南中学六九届初中毕业生,又一同于1970年3月24日来到黑龙江省逊克县车陆公社工农三队插队落户,还曾一同在干岔子岛民兵值班分队执勤。 干岔子岛,位于逊克县城西18公里的黑龙江主航道中方一侧,隶属于干岔子乡,因其临近干岔子村正北

    读啊读

    作者:郑 良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3:42:50 我是69届初中生,毕业那年就像现在的孩子在众多的学校中选择一所一样,我放弃江西、安徽等比较近的下乡地,选择了反修最前线黑龙江。这就算是有工作了,"文化程度"也成了初中毕业,可我每次这样填表时总觉得底气不足:我真的毕业了吗? 没有毕业证书。没经过

    下放农村插队第一天

    作者:曾天明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3:40:47 “知青”,对于我们这些出生50年代的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特定历史年代产生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新名词”, 尤其是在60年代末及70年代初家喻户晓。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年几千万知识青年随着最高领袖的号令,走出家门和学校

    宅家奉献情和爱

    作者:钱惠珠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3:38:31 随着武汉新冠疫情形势的好转,援鄂医疗队纷纷返程撤回,再回忆当时看到武汉人民处在严重的危难之中,以及医务工作者逆行支援的情景,心中的感动油然而生。 记得疫情刚开始时,我们这些“银发族”特别惊慌,毕竟病毒无时不刻地威胁着每个人。但是,当我看到党

    崇明的那座金鳌山

    作者:张健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3:32:11 早年在崇明农场的时候, 就听当地的老职工说过崇明有座山,叫做金鳌山。想去看看, 人们都说它在城桥镇的南门港,仔细再问就没了下文,谁也说不出那山具体在什么地方。回市区,总要从南门港上船,而到农场去时,也要在南门港下船。七八年的光景这样的来去匆

    请到图书馆找我

    作者:徐祖威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3:29:07 我,始知“老之将至”了, 来日无多,我想对人说,我想死后,在墓上写一句墓志铭:“请到图书馆找我。”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书写的故事。 计算时间:1949解放后至2007年那段历史、人物和社会背景。 我不能自诩为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传奇人物,但在这个时代给我留

    风雨过后是彩虹

    作者:瞿心刚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3:26:54 岁月的斜风细雨或狂风暴雨在不停地叩击着一群人,他们在海兰江畔被称为上海人,而在黄浦江边则被称为延边人, 他们是在上山下乡浪潮中到延边插队落户的上海知青,他们是一代与共和国同龄的老知青。 一个不留意,他们已是人到黄昏。慕然回首,半个世纪前启动的

    阳光下的再回首

    作者:阳光之兴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3:25:05 俊锋兄委托我编辑《七十回首》文集,我欣然领命。编辑和再复读首先有一种非常自然的亲切感。他与延边朋友半个多世纪的来往,那境那情那缘,是多么的熟悉和令人感慨万千,而我本人也是在延边工作生活了近三十年,与延边各界朋友的来往越发情深意长,所以共同

    大风起兮絮飞扬

    作者:朱盛镭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21-11-30 13:20:47 蒲公英,任意地飞 我的心和它一样 小小的花儿,在空中荡漾 落在没有土没有水的石堆上 在那儿成长,成长 绿色的枝干披着白色的花朵 风吹来,满天都是白色的伞 蒲公英,小小的花 又将落在更加贫瘠的土地上 …… 这是多产作家刘晓航教授在动荡青春时期写下的短
    • 共 1 页/26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