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书写时代的记忆

    ——读刘晓航著《风从原野上吹过》

    2022年 01月 30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毛祖蓉 点击:
    收到刘晓航老师寄来他的第十八本著作《风从原野上吹过》(中国当代文艺出版社,2020年12月),我感到很惊诧。他的自传体回忆录《开花的荒岗》(中国文化出版社,2018年12月,记叙时间为1962——2017年)出版后,不是“公告”封笔了吗?仅隔短短的两年时间,

    收到刘晓航老师寄来他的第十八本著作《风从原野上吹过》(中国当代文艺出版社, 2020年12月),我感到很惊诧。他的自传体回忆录《开花的荒岗》(中国文化出版社,2018年12月,记叙时间为1962——2017年)出版后,不是“公告”封笔了吗?仅隔短短的两年时间,竟又出版了《风从原野上吹过》。

    想来,这也应在意料之中。刘晓航是一个性情中人,更是一位有思想、有情怀的作家。他之前出版的十七本著作,都以反映历史社会真实状况、呼吁道德良知为底色,因而深受读者喜爱。

    《风从原野上吹过》全书分为四辑:2018年纪事,2019年纪事,2020年纪事(其中元月18日至4月8日为“武汉封城日记”),文章荟萃。前三辑均为日记体。日记体叙事是刘晓航的一种独特行文风格, 内容多以调研著述为主,尤以知青文化的历史研究和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研究凸显,其共同的特点是,他关注到了这两大领域的历史文化研究中,需要整合、拾遗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付诸行动。

    刘晓航作为一名曾经的知青,在他《曾经同饮一江水》《我们要回家——1979年云南知青大返城真相》《开花的荒岗》等著作中,详尽描写和论述了这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历。

    1994年起,他将自己的学术研究定位于中国知青的历史文化,并开始发表一系列论文、著述,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要回家——1979年云南知青大返城真相》(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08年)。在长达十年之久的我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1978年末至1979年初,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我们要回家”事件,这场由云南西双版纳、孟定农场知青先后自发而起的“北上赴京请愿”和“绝食抗争”,成为终结“上山下乡”运动的重要事件因素之一。尔后,关于这个重大事件的描述,出现了多个版本。刘晓航认为,关于这个事件的历史真实记载,需要有人来作整合。他从2002年末开始(时已55岁),着手采访重庆、成都、北京、上海等地的云南知青,搜集整合当年知青大返城的第一手资料。写作阶段,他每天奋笔疾书,常至深夜,沉浸在与知青的交谈氛围中,感受他们的苦难与抗争,聆听他们的呻吟与呼喊, 时而泪流满面、时而拍案而起, 以致生活和情绪处于亢奋失常中。仅7个月,就完成了53万字的书稿。几经周折,最后在香港出版,首次印刷5000册, 一售而空,被海内外誉为中国知青文学代表性作品之一,成为记录中国知青发展史的珍品。2011年起,又通过多次采访, 听取出版后的意见,着手修改、完善该书的内容,等待这本书重版的机会。

    他热情地为知青著书作序, 分文不取。我便是其中之一。我特别感谢刘晓航,正是他的鼓励,给了我出书的勇气,并亲自为我的散文集《情满青山》(上海文艺出版社,2018年,25万字)作序《望断青山情未了》。2021年7月,他又带病为我的第二本散文集《青山情未了》(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26万字)作序《远山如黛 大河奔流》。但凡有机会他就呼吁:知青著书,是抢救知青一代人的历史文化,将它记录下来,形成文字, 留给后人作客观的评价。

    刘晓航为知青代言、鼓励知青著书立传,在全国知青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并由此结交了全国各地的知青朋友。他的这些著作和研究成果,将为历史留下珍贵的一页。迄今,他有关知青内容的藏书已达两千册,身后将全部捐献给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包括他在知青年代的所有日记。

    刘晓航作为一位万里茶道的民间研究学者,1997年起, 他开始研究被遗忘大半个世纪的中俄万里茶道历史文化。尤其注重万里茶道在湖北与武汉的历史文化。在刘晓航及其同仁的努力下,2014年7月,武汉市组织“重走万里茶道”采访活动,启动“万里茶道申遗”。他以古稀之年,参与了重走万里茶道的活动,亲临赤壁市的羊楼洞古镇、水路运茶的码头新店古镇等实地探源考察,并发表多篇研究论文。2014年完成一部研究成果,出版了《穿越万里茶路》(武汉大学出版社), 书中倾诉了作者十七年来为寻找万里茶道的践行与快乐。湖北省文物局正式将万里茶道沿线8省区湖北段的羊楼洞古镇、新店古镇、五峰茶马古道、汉口火车站、江汉关、俄国茶商在汉口的建筑群、襄阳汉江码头遗址等,列入“万里茶道申遗”汇报中。

    继后,2015年,又完成另一部著述《大汉口:东方茶叶港》(武汉大学出版社)。该书将汉口作为万里茶道最大的集散地历史文化的调研,详述了汉口独特的两江交汇、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茶到汉口盛, 汉口因茶兴;英国茶商进入汉口及日后的撤离;俄商独占汉口茶市鳌头;汉口茶叶公所维护了汉口茶市的公平交易;汉口茶税与江汉关的设立;汉口码头的兴起及码头文化的形成; 俄国茶厂成为汉口第一批近代工业化产业;茶叶贸易促进汉口金融业与世界接轨;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二世访问汉口;茶叶贸易对汉口民俗文化的影响; 汉口茶叶贸易的衰落等十二个方面。这些调研成果,对了解汉口茶叶贸易兴衰历史及其在万里茶道的地位与影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相关的著述还有《洞茶与中俄茶叶之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 

    2019年8月,他冒着酷暑, 奔湖南石门县参加“万里茶道与石门研讨会”,寻访民国初年宜红古茶道的历史文化。11月,又赴湖南临湘市,考察万里茶道上的历史遗产——长江边的大头矶与聂家市古镇,汇报列入申遗名单。同年还参加了《晋商与万里茶道》的课题研究,承担了11万字的书稿写作任务。同时应邀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校刊的“万里茶道与茶文化”专版上,分期刊发万里茶道历史文化的系列论文。

    兴盛于清末民初的中俄万里茶道,创造了近代经济全球化茶叶贸易的辉煌,在20世纪初淡出历史舞台。但是,对万里茶道历史文化的研究并没有中断。长达200多年的万里茶道历史文献资料,大多被保存在海内外的历史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万里茶道沿途的物质遗迹与非物质遗存还没有消失,在各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2013年3月,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提出“从17世纪开始,中俄两国的万里茶道到当下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是推动中俄经济文化发展的世纪动脉”,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而万里茶道就是“一带一路”的今世前身。故对万里茶道的探源研究及其申遗汇报,对推动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

    该书第四辑中, 收入了《万里茶道研究专著(1996——2016)综合述评》,是刘晓航深度阅读与分析万里茶道的研究专著后,进行综合的述评。有: 《晋商史料与研究》(李希曾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洞茶今昔》(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赵李桥茶厂厂史编写组,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 《晋商史料研究》(穆雯英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境贸易》(米镇波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年);《茶叶之路》([美] 艾美霞著,中信出版社,2007年);《茶叶之路》(邓九刚著, 新华出版社,2008年);《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美] 罗威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周重林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 《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陈慈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中国传统市场研究——以茶叶为考察中心》(陶德臣著,长虹出版公司,2013年);《洞茶与中俄茶叶之路》(湖北省社科院《茶叶之路》课题组编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万里茶道枢纽——赊店》(张春玲 凌寒著,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年);《两访中国茶乡》([英]罗伯特·福琼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重走中俄万里茶道》(《长江日报》编辑部著,武汉出版社,2015年);《大汉口:东方茶叶港》(刘晓航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年);《绿色黄金:茶叶帝国》([英]艾伦·麦克法兰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俄罗斯的中国茶时代》([俄] 伊万·索科洛夫著,武汉出版社, 2016年)等。

    该书收入的书评《全球化视野下的<湖北与中俄万里茶道>》。指出:“《湖北与中俄万里茶道》(刘再起著)是一本站在全球视角高度上论述湖北省在近两个世纪万里茶路嬗变的动态历史,论述中俄两国的茶叶贸易,万里茶道的兴起与盛衰如何推动湖北——中国中部省份的工商业近代化发展, 湖北省作为万里茶道的茶源区, 汉口作为最大的集散地,汉江作为运茶的水路干线如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本书是我们多视角了解认识湖北省与万里茶道历史文化极其难得的读本,也是研究万里茶道历史的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资料选本。”

    第三辑2020年纪事,真实地记录了2020年武汉“封城”的76天中,900多万武汉市民被禁足,在经受生与死考验的至暗时刻,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温暖、以及市民生活状况和情感波动,除文学力量外,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刘晓航真挚、敢言、不随波逐流的文人风骨,令人钦佩。“生活在前进,时代在前进, 我们还在思索, 我们还将远行!……时代的大潮向我们呼啸而来,我们义无反顾仍然要勇往直前!我更不能停下手中的笔!”这是他在“前言”中对封笔之后又出新著所作的注释。“俯瞰沧桑巨变,以思想者的真实情感书写时代记忆”, 是刘晓航《风从原野上吹过》等著作的立意高度和宽广胸襟! 

    (作者系上海赴云南知青)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