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我研究会召开青年学者论坛

    2021年 10月 18日
    来源:《知青时代》报 作者:林升宝 点击:
    2021年8月27日,研究会通过网络形式召开青年学者论坛。研究会会员林升宝博士、项静博士、严宇鸣博士分别汇报了各自研究成果。 会议由研究会会员高级经济师钟德津主持,70余位会员参加。 林升宝汇报的题目为《上海知青学习慰问团产生与演变的历史轨迹》。上海



    2021年8月27日,研究会通过网络形式召开青年学者论坛。研究会会员林升宝博士、项静博士、严宇鸣博士分别汇报了各自研究成果。

    会议由研究会会员高级经济师钟德津主持,70余位会员参加。

    林升宝汇报的题目为《上海知青学习慰问团产生与演变的历史轨迹》。上海赴各省(区)知青学习慰问团,是上海为适应知青运动需要而推行的一项政策。它自1969年4月开始推行以来,先后经历了临时、长期、轮换三个阶段,它的演变和“文革”有着密切的联系。“文革”在“反修防修”的口号下,成为推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有效手段,青年学生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则是“反修防修”的重要内容和措施。慰问团从产生时起,就受到“文革”局势发展的影响,并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所左右,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跌宕起伏呈现出波折反复的历史轨迹。

    项静报告的题目为《中间状态:知青精神空间的流变与文化姿态》。作者认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一群年轻人成为了中国城市与乡村之间“孤独”的弥合者,他们的彷徨与迷茫,对自我价值的理解与思考成为后来文艺作品中不断追忆和构建的对象,知青文学也逐渐成为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少功知青写作的代表性作品《归去来》和《日夜书》,展现了他笔下那个具体而厚重的知青精神空间以及其中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与很多作家扩宽写作题材相反,韩少功的文学创作总是以知青为表现对象,但这并不是一种单薄的写作,他渴望展现“巨大的我”,即超越知青这个叙述主体,涵盖包括农村、时代、国家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反复回望和追索一代人的精神空间。知青时代在时间层面上已离我们远去,但当时年轻人们的冷峻思考仍然辐射着新时代的中国,我们关于历史的刻画、再现和重述,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严宇鸣汇报题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于进出口私商的管理制度变革》。

    研究会副会长张刚作了总结发言年,他说,“今天的三份学术报告讲得很精彩。主持人钟德津、报告人项静、严宇鸣是研究会下届副会长候选人,林升宝是下届秘书长候选人。我们在分享了他们论文的同时,也认识了他们的形象。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学者,加入知青研究会,这将给我们的研究会带来新思路和新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在下一个十年把上海知青研究资料中心建成知青史料数据库高地而共同努力。感谢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以后,欢迎大家能积极参与我们的各种学术文化活动。”(林升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