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磨不灭的情结

    2020年 04月 23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林继宗 点击:
    欣闻纪旭光先生即将出版文集《三叶情结》,深感纪先生乃很有情结之人,出版文集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我与纪旭光已经是四十多年的老朋友了,并且还是农友与文友。40年前我们一同乘坐红卫3号轮漂洋过海赴海南屯垦戍边,共植橡胶,同结三叶情谊。我曾在八一农场

    欣闻纪旭光先生即将出版文集《三叶情结》,深感纪先生乃很有情结之人,出版文集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我与纪旭光已经是四十多年的老朋友了,并且还是农友与文友。40年前我们一同乘坐红卫3号轮漂洋过海赴海南屯垦戍边,共植橡胶,同结三叶情谊。我曾在八一农场建场50周年大庆时写下深情怀念第二故乡诗两首,其中一首为《平生情》:“ 曾植款款三叶情/又瞻葱葱一根深/屯垦戍边磨不灭/半世风云慰平生。” 我们两人由三叶情结而缘起的友谊也已经成为平生情了。

    40年前纪旭光奔赴海南岛,参加兵团生产建设,落户于条件艰苦的东方农场,从连队文书做到团部报道员,再到中学教师。1974年回城顶职,从工厂总务做到公司保卫干事,又从公司纪检监察室主任、工会主席,副总经理做到现任的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旭光注重学习,努力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充满活力。后来他担任汕头知青组织副会长、秘书长等社会职务,热心义务工作和公益事业。

    旭光勤奋写作,他认为自己的人生轨迹定格在政工事业上,由此更促使他热爱文学,有空便致力于文学创作。他受名人启示:“ 留给下一代最好的东西不是金钱和财产,而是话语、文集和精神。” 于是便将40年来自己所写的文章、诗词和对联汇编成文集,定名为《三叶情结》。因为作家工作的起步在海南,海南是橡胶的天然产地,橡胶树又名三蓬叶。文集共有“ 知青情怀”“ 旅游感想”“ 反腐倡廉”“ 亲情随笔”“ 论文心得”“ 门楹对联” 等六辑。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 知青情怀” 和“ 亲情随笔”。

    “ 亲情随笔” 一辑共23篇,内容较为丰富,如《亲情》《身为潮人谈孝顺》《居屋的变化》《父亲节的礼物》等。《亲情》抒写旭光的儿子在旭光生日时,开着小轿车,载上旭光夫妇前往KTV包厢为父亲祝寿。“ 一曲《祝你生日快乐》的悠扬歌声,伴随着众人有节奏的掌声”,儿子双手捧上蛋糕,让父亲祈祷和分切。这动人的场面使作者旭光顿时热泪盈眶。作者旭光的双亲是养父养母,妹妹与他也没有血缘关系,然而他们之间的感情,却堪称胜过了亲生父母兄妹。作者旭光最后感慨:“ 做人就得学会感恩。一个人对父母不孝,也就很难对国家会忠,对同志会真,对朋友会善,对社会、对事业有什么责任感。” 

    “ 旅游感想” 一辑中的《观孙中山故居》,记述了作家实实在在的观感,抒写纪念馆两旁的“ 中山鼎” 和“ 中山钟”,作家“ 伫足认真拜读镌刻着‘ 总统宣言誓文’ 和‘ 纲领’ 的铭文,耳边仿佛回响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的教诲”,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先行者的景仰之情。我也曾多次参观过孙中山故居,并留下诗作《天宇国魂》:“ 翠亨晨星— 浩瀚的珠江口含一块绿宝石/幽深的天宇间升一颗启明星/蜿蜒的兰溪水鱼儿追寻逝影/游子呵思念着槟榔山的茂林//丘陵起伏山道崎岖/沧海横流涛惊浪澈/一椽得所五桂安居/大略雄才似仙飘逸//悠栽种风雨百年的酸子树/依然叶绿花红,硕果串串/星星还是那颗闪烁的星星哟/仍在不懈地召唤朝霞晨光。” 还有《武昌霹雳》《协和遗嘱》两首,不再赘吟。我们都崇敬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播下了新世纪朦胧的曙光,开辟了没有帝制的新纪元。

    “ 门楹对联” 一辑录入26副对联,其中好多对是以作者的名字入联的,如“ 旭日常临积善家,光辉永照存德宅”,“ 华门旭日春晖聚,丽第光羲泰运来” 等,颇引人注目,饶有意味。

    “ 反腐倡廉” 一辑《从林则徐的人格力量说起》和《流水与反腐》值得一读。《流》文开篇便开门见山:“ 反腐工作也像流水一样,奔流不息,切之不断,夙夜匪懈,勇往直前。” 结尾强调纪检卫士“ 应该具有似水那样洁白无瑕、清澈如镜、涵养柔软的性格,去洗涤天下的污垢,方能体现出纪检监察这把利剑的刚强威力”,此乃切身体会。

    在“ 论文心得” 一辑中,刊登于美国洛杉矶理工大学知青论文集的《浅谈知青的时代价值》一文,是我重点阅读的文章。该文以“ 知青运动的历史渊源” 开篇,分析知青运动的精神财富和深远影响,颇有见地。作者认为,知青运动的源头,最早应当是抗战时期的延安。作者引用了1978年10月邓小平说的一句公道话:“ 我们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上山下乡运动才宣告结束。作者在描述知青艰难岁月的同时,充分肯定了知青的时代价值,认为过去了的那个年代,是一个完全属于知青自己的年代。作者概括了几代知识青年的成长历程,认为这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作者还指出:“ 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团结顽强。” 这就是知青精神。维持知青运动及其精神的长久影响力,只有靠我们自己!

    旭光,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在他的文集中,都充满浓浓的知青情结。文集第一辑“ 知青情怀” 共计36篇文章,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全书的重头戏。《老周》入选粤海知青散文集;《永远的情怀》《悠悠天涯路浓浓琼岛情》,以及不少贺词与解说词,都展示着深沉而纯朴的知青情怀;《往事如烟》抒写知青别致的如烟往事;《寻找当年的感觉》《难忘岁月,宝贵财富》《永远的“ 东方” 情思》《青春不逝记忆不老》,呼唤着当年的感觉和今天的情绪;《寻思生态,魂系苍凉》《从相知、相识到相逢》《同是天涯人》抒发着浓烈而真切的知青情感,而《我与“ 老头” 的不了情》则通过吃菠萝蜜,开场友会等动人的细节描写知青朋友“ 老头” 的高尚品质。文章结尾作者感慨:“ 历经风风雨雨更觉得他是我人生旅途最感动、最难得的知心益友。” 友谊“ 有如醇香的美酒,越久越香浓,越品越知味”。

    纵览文集,足见作家的知青情感是纯真的,知青情怀是亲切的,知青情绪是健康的,知青情结是浓郁的。经历过人生春华秋实的知青,对生活的态度非常客观:“ 怀有希望,却不怀奢望;有所追求,却无所奢求。” 瞻望未来,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蹄。知青们会倍加珍惜时间与生命,“ 让秋色更斑斓,秋香更浓郁,秋韵更铿锵,秋光更灿烂”  !

    多少知青怀着感恩的深情,尽自己所能,回馈第二故乡—— 曾经下乡的那片热土,回馈社会,回馈时代;将知青精神传授给下一代,让他们勇敢地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这也是知青的时代精神与价值。或许人们已经淡忘了那个年代,历史也将不再重复那个年代,但历尽艰辛的知青们,又怎能忘记那些蹉跎的岁月?!

    世界在变,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们在变,但作者与许许多多的知青一样,知青情怀与情结不变。知青,作为特殊的年代产生的特殊群体,或许逐渐被淡忘,但知青情结却永不能忘。为此,人们尤其是知识青年自己就应当努力在有生之年,将那段蹉跎的岁月和那种深沉的情结,真实地记录下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让人们永远铭记一代知青的足迹。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诚如作者所说:“ 文集既是我参加工作40年的见证,也是我人生足迹的纪录。” 这份人生的启示录也将昭示下一代“ 坦坦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 

    旭光,衷心祝贺你。愿《三叶情结》与时俱进,愿我们的友谊与日俱增!

    是为序。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学术发展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国际潮人文学艺术协会会长、国际潮人文化基金会荣誉董事长、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学术顾问、中华散文网创作委员会副主席、美国风笛诗社成员、广东潮汕文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