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音乐和慈善让他生命绽放异彩

    ——记爱心人士、知青音乐人刘以洁

    2019年 07月 14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吴佩珍 点击: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认识刘以洁的,因为在许多场合都能碰上他,常常一起开会,有时同台演出,所以能够走近刘以洁,让我看到了一位让生命绽放出绚丽光彩的老知青。刘以洁很忙,想采访他约了又约, 终于坐上地铁直奔 10 号线终点站新江湾城,与他面对面聊起来。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认识刘以洁的,因为在许多场合都能碰上他,常常一起开会,有时同台演出,所以能够走近刘以洁,让我看到了一位让生命绽放出绚丽光彩的老知青。刘以洁很忙,想采访他约了又约, 终于坐上地铁直奔10 号线终点站新江湾城,与他面对面聊起来。

    天赋,让他与音乐为伴

    刘以洁,生于1950 年,毕业于上海市六十中学,66 届初中毕业生。父母都是工人,家里兄弟姐妹九个,上有哥姐, 下有妹妹,他排行老八,别看出生于工人家庭,却从小喜欢文艺。隔壁住着位专业乐团的邻居,让天资聪明的刘以洁如鱼得水,有事没事天天往邻居家跑,对他家的那些乐器东摸摸西摸摸,喜欢得不得了。泡在这样的环境中,加上天分, 他八岁的时候去学钢琴,很快就学得有模有样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钢琴是资产阶级产物,是封资修的东西,钢琴也就不能学了,那就学手风琴吧, 好在刘以洁有音乐细胞,对乐器有独特的敏感力,加上学过钢琴的良好基础,很快就上手了。六十中学的手风琴没人拉, 需要一名手风琴手,就把他调到学校宣传队,这以后,这架手风琴简直成了他的私人乐器, 练琴时背来背去,演出时抱在怀里,都说曲不离口,琴不离手, 手风琴成了他最好的朋友。

    1969 年,应届毕业生大张旗鼓的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 与所有知识青年一样,刘以洁和学校宣传队的伙伴们一起下乡,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从连队下大田起, 开始了脱胎换骨的再教育。好在刘以洁有别人没有的本事: 会拉手风琴,营部成立文艺宣传队,他被调到四团一营,成了一名手风琴手。想起在宣传队的日子,无疑是最快乐的, 不必再脸朝黄土背朝天,更不必风吹雨淋,背上心爱的手风琴,拉起欢快的曲子,听着队友们的嘹亮歌声,看着队友们的轻快舞姿,那简直是让人淘醉的神仙生活啊!好景不长, 这样的幸福生活只维持了半年, 半年以后,宣传队解散,刘以洁被调到学校任教师。在营部学校,从一年级一直教到高中, 一教就是十年。这十年让他难以忘怀,他常说那是非常幸运的十年。在学校他当音乐教师, 十年的教师生涯,两位学生在他的教导下学会了手风琴,毕业后也成了音乐教师。而十年中他教过的学生成才的更多, 可谓桃李满天下!这让他非常自豪。

    生命,悬于生死边缘时

    在兵团的十年,刘以洁生活得很快乐,这十年中,他收获了爱情。在营部宣传队时, 他认识了一师四团一营总机话务员管丽威。小管是哈尔滨女知青,因为会跳舞,又跳得好, 常常与刘以洁同台演出,一来二去就熟了起来,后来成了他的妻子。说到妻子,刘以洁的眼眶红了,他说: 如果不是因为贤惠的妻子,我也许早就去天堂见马克思了!  

    刘以洁1979 年结婚,一年以后生了女儿。也就在这一年, 知青大返城,他以病退的方式回到了上海,可妻子还在北大荒农村。上海与北大荒有好几千里的路程,他远在上海,在生活上却帮不了妻子一丝丝忙, 这让心系两地的刘以洁感到了生活的压力。通过亲戚朋友们的帮忙,终于找到了一家哈尔滨大型国有企业愿意接受他, 这让他喜出望外。再次搬家, 从上海搬到哈尔滨,好在只是他一个人,这个家搬得也就简单了。哈尔滨离北大荒农村可就近多了,在同一省份,一抬脚几小时就到了。初到哈尔滨, 生活并不容易,岳母家住房小, 人口多,根本就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一开始,他只拥有一张小床。半年以后,在兵团任会计的妻子也返城回到了哈尔滨, 住房就成了大问题。经济也相当困难,家中只有400 块钱, 白手起家,要安家谈何容易, 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了。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亲戚、朋友伸出援手,让这一家三口住进了九平方米的地下室。这又湿又潮没有采光的地下室,一住就是整整十年啊!后来单位分配福利房,一家三口才得以从地下室搬出来,住进了一房一厅有厨房的新工房。人是很容易满足的,搬进新工房,这让他们全家都感觉很幸福。

     在这三十年间,我死了两回, 但是又活过来了…… 刘以洁讲起了他死后重生的往事:那是1999 年的夏天,七、八、九三个月都住在医院里, 当时只知道得的是溃疡性肠炎, 吃什么、拉什么,后来才知道得的就是肠癌。做肠镜,肠子已经长满了息肉。在没有止痛药的情况下,麻醉医生对他妻子说,直接推到二楼把息肉割掉,再做五个部位营养化验, 以后造口。听到自己以后将依靠造口生存,刘以洁很清楚造口人对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 他提出等七天化验报告出来以后再做手术。就是这一句话, 改变了他的命运。七天后的化验报告出来了:一切显示为良性!原来是错拿了别人的报告, 他自己的报告显示:没有恶性趋势。手术是免了,可问题还是相当严重,清肠性结肠炎, 过敏性肠炎,吃什么拉什么, 而且都是血,每天拉稀,连大肠的血黏膜都拉出来了。医生都很无奈,说他活不了多久, 判了死刑。这样的事情1994 年有过一次,让他挺了过来,这一次,比前一次更严重了,看来是在劫难逃了。走到这一步, 刘以洁无语,听天由命,上帝一定要他的命,不给也不行啊, 可他多么希望自己能活下来, 能健康地活着。医生嘱咐亲属:  为他准备后事吧!  病房里一共四张床位,另三个病友每天上午打完点滴就离开病房回家。医生和护士要求他们住院、观察治疗,他们却我行我素,偷偷找郑大夫说:我们不能在医院里住,他要是晚上走掉了, 死了,我们害怕啊!可刘以洁不想死,他觉得生活是那样美好,孩子尚小,还没有成家, 妻子很辛苦,他想帮妻子一把。他要是死了,三角型家庭就会塌了一个角,再也支撑不起来。好死不如懒活,面对美好生活, 谁都希望能幸福地活着,可这病…… 刘以洁想明白了,最后的日子他想在自己的家中度过。他向院方提出要求:出院,回家。医生说: 不行!不可以!我们要对你负责,回去就得死!  当时的刘以洁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死在家里!是啊,好容易从地下室搬出来,还没有住够呢! 他让妻子在出院报告上签字: 自己要求回家。新房子是好, 可在六楼,健康时上上下下不觉得,可现在的刘以洁连平地都走不了,更别说是爬楼了, 是妻子背着他,一步一步爬到六楼。回家的感觉真好,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切,强烈的生的欲望升腾起来:活着有多好!

    妻子是哈尔滨北方人,她希望家是完整的,为了让丈夫能活下来,也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她请来朋友,摆开场面, 为刘以洁跳大神。那是北方一种迷信的做法,想让濒临死亡的人能起死回生。刘以洁突然感觉自己余下的日子真的是不多了,要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 他太不舍了,最不舍的是家人, 他对妻子说: 我想吃肉!罐头肉!午餐肉!  医生说过: 他日子不多了,想吃什么,就给他吃什么!  妻子想着医生的话, 飞奔下楼,买来了一罐午餐肉。平时舍不得买罐头肉,因为贵, 现在生命就要走到尽头,就奢侈一回吧!刘以洁捧着罐头, 眼泪忍不住往下掉,这不会是最后的午餐吧,他把一罐肉全吃了下去,仅仅十分钟,就开始拉,坐在马桶上起不来了……

    大神跳过了,午餐肉也吃了,看来只有等死了。可妻子不肯放弃,她托人找来民间偏方, 开始为刘以洁灌肠,渐渐有了一点生的希望,这以后,妻子每天都要为他灌肠,这一灌就是十多年!十多年啊,一年365 天!十年就是3650 天!就这样, 硬是把他从死神那里抢了回来。说到这里,刘以洁满含深情地说: 我非常感谢我的妻子,是她的不离不弃,陪伴在我身边, 是她让我起死回生。经历过生与死,我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 生命很短,拥有时一定要珍惜啊!


    付出,让生命绽放光芒

    有过这样的生生死死,重新拥有生命的刘以洁,把一切都看开了,他什么都不会再计较,只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有意义。从哈尔滨企业退休以后的刘以洁,举家迁往上海定居, 把家安在了新江湾城。

    回到上海的刘以洁无所事事,没有了单位,不再需要上班,不再东奔西跑,他突然留恋起曾经的岁月:在兵团文艺宣传队,每次上台演出,他拉着琴,开心得忘乎所以。在哈尔滨,逢年过节他都要登台演出,两万多人的国有企业,人头济济的礼堂,坐在台上拉着琴,那感觉好极了!而现在, 不管他的琴拉得有多好,也不管他会多少样乐器,再也没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失落感油然而生。想起小时候因为家里很穷,笛子便宜买得起,学过吹笛子;现在退休工资不多, 尽管衣食无忧,也没什么闲钱, 但便宜的笛子还是能够买得起, 于是买了支笛子又吹起来。本来就学过,拣起来也容易,很快就吹得像模像样了。2003 年, 上海非典时期,哪里都很萧条。偶然看到有卖葫芦丝的,竟然只要八块钱一只,刘以洁就去买了一只,一吹感觉很好听。都说乐器是相通的,买到手的葫芦丝,很快就会吹了。都说学会容易,要吹得好就难了, 一只葫芦丝,让他琢磨了整整七年,终于有了相当的水平。

    2010 4 1 日,在荒友高云凌老师提议和相助下,他组织了自己的团队——《上海新江湾城葫芦丝艺术团》。他说:  小小葫芦丝,好看、好吹、好学、好听、好携带,被称之为 五好 民族乐器,特别适合老年人吹奏。希望您和您的朋友到我们团队来,无论是我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希望能和我一起吹葫芦丝,葫芦丝会给您带来快乐,让葫芦丝给您带来长寿!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团队里全是知青,人数也不多, 没有排练场地,没有演出机会, 也没有资金来源,一切从零开始。刘以洁是死过二回的人了, 连死都经历过了,在他眼里也就没有什么困难了,他在公园里教大家学吹葫芦丝,他鼓励学员自己购买演出服装,就是这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终于让艺术团走了出来,登上了舞台。

    他们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无偿演出。渐渐地影响大了, 演出的机会也就多起来。这一演,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刘以洁带着他的团队走进了 东方艺术中心”“ 杨浦大剧院”“ 横店影视城剧场”“‘ 知青闹元宵大礼堂…… 精心准备的合奏《月牙五更》《瑶族舞曲》、情景剧《绣红旗》…… 演出获得了振奋人心的掌声。更想不到的是小小葫芦丝还走进了监狱,那是受杨浦区相关部门的委托,为了帮教服刑人员,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应邀到 提篮桥(即上海监狱)演出。走进几道戒备森严的大门,踏上 新岸剧场 的舞台,看着台下这些年轻的脸庞,老知青们希望这一首首美妙的葫芦丝曲, 能唤醒他们的良知,重新做人。这一演,影响更大了,新江湾城葫芦丝艺术团走进青浦监狱, 多次到南汇监狱给服刑人员们上课,教他们学吹葫芦丝……

    葫芦丝吹响了江湾城,也吹响了上海滩的一边天,老知青们慕名而来,社区居民就近找来,团队人数不断增加,找他学吹葫芦丝的人越来越多, 不仅知青,社会各阶层都有人来找他学吹葫芦丝,有的学生素质相当好,市政府退休干部张红宝、杨浦区政协老干部们都很认真的学。学员的年龄差异也大,最小的五岁,最大的82 岁。这一教就教了十多年, 他的学生前前后后有近200 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尽心的老师,遇上刘以洁这样的老师,所有的学员都学会了, 有的还考出十级的好成绩。他成了专业葫芦丝教师,说是教师,却又分文不取,现在社会上学艺的收费是相当惊人的。家长觉得学得不安心,为什么老师只教却不收费,刘以洁说:  我就做公益,行善积德,学生学得好,学生开心、家长开心, 而我就更开心了!  许多家长恳求刘以洁适量收费,被他断然拒绝,他告诉我: 要说钱,谁都喜欢,我也不例外,更何况我们夫妻俩都是外地企业退休的,退休工资偏低,两人加起来才5000 元,可我们节俭、我们衣食无忧,这就够了!平时外出就是电瓶车,我已经十年不收费了,为什么现在要收费, 我不收费换回来的是开心,是健康,是为了能为社会做一点事情!做一点好事,晚上回去睡觉都会睡得很香很安稳啊!  这就是我认识的刘以洁—— 付出,让生命绽放绚丽光芒!

    爱心,捧出真情送他人

    刘以洁名气越来越响,找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他很忙, 除了团队的固定活动日外,许多时间都花费在教学上。一周三天三节课,一节课两小时; 另外有上门教学的,有爱心演出的。送出爱心,自己也很受教育,很有感触。他难忘去南汇监狱,为那里的服刑人员上葫芦丝课,教他们合唱。休息时, 看到监狱里有位20 岁的小男孩, 一表人才,一聊才知道,他仅仅为了一只苹果手机去抢劫, 逃跑时被抓住了,判了三年刑。自身的教育提升非常重要,一旦触犯法律后悔终生。

    现在刘以洁和队友们经常外出旅游,每到一处有山有水, 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导游都会领着到寺庙去烧香拜佛。这一举动,给了刘以洁启发,他提议: 如果把这香火钱变成文具盒, 变成铅笔,变成学生需要的用品和其他教学用品,送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手中该有多好! 提议得到全体队员的热烈赞赏和支持,大家共同捐款集资, 每人拿出来200 元,购买了300 份学生用品,还购买了电风扇, 一套移动音响设备…… 都知道山区贫困,可不知道往哪里送啊!一位叫郑石萍的爱心人士, 是一起吹葫芦丝的江西萍乡演奏家,把他们引导到江西萍乡革命老区。记得那是夏天,刘以洁一行29 人冒着四十度左右的高温,专程去江西安源革命老区长丰乡偏僻山区献爱心。这次的送爱心活动,深深刻在了刘以洁心里,让他目睹了什么是贫穷。坐火车,坐汽车, 第二天再步行到大山里去,绕山足足走了一小时四十分钟, 才到达磨桥村小学校。虽然提前通知了校长,可八月份学生都放假了,能来的学生,有的要翻山越岭三四小时才能到学校,现场只到了100 多位学生, 拉杆式音响箱马上就派用场了。学生和乡亲们载歌载舞地夹道欢迎,捐赠仪式在操场上举行, 蓝天白云烈日下,他们吹起了葫芦丝《快乐之声》,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葫芦丝带来的快乐。大山里站在操场上的这些人, 无论学生、老师、校长、村长、村民,没有一个穿鞋的,都光着脚。这里除了老人,就是孩子, 年轻力壮的都走出大山去打工了。在这大山里,连塑料口袋这样的垃圾都看不到,没有人进大山啊!看着孩子捧着新文具用品,个个露出山里人特有的淳朴笑脸,带着红领巾和孩子们站在一起的刘以洁泪湿眼眶,他不知道全国有多少这样的大山里的孩子,虽然他们完成了一次千里送爱心活动而觉得心情舒畅,可毕竟力量太单簿了,真希望爱心人士都能送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多少回有公司开张来请葫芦丝队去演奏,都被刘以洁断然拒绝,艺术团是缺少资金, 可刘以洁带领的团队,是个具有爱心的团队,他们不走穴, 不挣外快钱,而是立足本社区, 服务本社区,只把爱心送到最需要的人身边,送到千里之外的大山里。每一次 蓝天下的至爱 现场捐款活动,他带领的艺术团也是捐款人数、捐款总额最多的一个团队。老年日托所、养老院、居委纳凉晚会、常常能听到悠扬的葫芦丝曲在飞扬, 做公益成了刘以洁的自觉行动, 这是他生存的原动力,也几乎成了他生活内容的全部。

    晚年,让身边伙伴幸福

    2018 11 20 日, 在深圳举办的 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全国中老年才艺大赛 上,刘以洁带着他的团队亮相了。记得当年看过那档节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评委之一的上海电影演员剧团老总、著名影星崔杰老师一口一声 刘哥!刘哥!  地喊着刘以洁,他赞赏刘以洁的无偿师德,更赞赏他的无私奉献、优良品德,一辈子做好事、做好人!现场演奏了团队的保留节目葫芦丝合奏《采红菱》,太厉害了!这一曲目征服了所有评委,强大的知青后盾为刘以洁投票37 万余票, 荣获第七名,这些都永久地留在刘以洁心里。

    吹葫芦丝有益健康,能把体内的浊气污垢清理出来,吹葫芦丝要用到气、指、舌、唇, 这与养生健康练习是一致的, 葫芦丝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养生的乐器。刘以洁身边的伙伴都喜欢他,也很感谢他,是刘以洁让他们的晚年更健康、更精彩!

    曾经的 郑班长 郑毅深有体会地说: 葫芦丝是我的最爱, 它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健康,吹奏葫芦丝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而我所在的团队也成为知青中享有盛誉的一支队伍!身在其中太幸福了! 2004 年从同济大学退休的徐雅星老师不无深情地说: 退休以后生活归于平静甚至是无聊,为了 活出晚年精彩,我加入了新江湾城刘以洁老师的团队,一辈子为家人活,为儿女活,退休以后我终于能有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多年来我跟随葫芦丝艺术团四处巡演,去社区, 去敬老院,去监狱,去贫困山区做公益…… 公益就是我的动力!我的晚年好幸福!  每当她吹起葫芦丝独奏《草原美》, 响亮的掌声让她自豪、得意、很有幸福感!

    其实,刘以洁不仅葫芦丝吹得好,电子琴、钢琴、手风琴都是拿手活。很多人还不知道, 他还会变魔术。一个偶然的机会,与走江湖的魔术师同台演出,候场时正好在一起,一聊, 想不到特别投缘,爽快的魔术师感觉刘以洁身手敏捷,有灵气,是块变魔术的料,随口问道:  要不要学两下!  这正中下怀, 刘以洁是不好意思开口啊,他赶紧连喊: 师傅!师傅!谢师傅收徒之恩!  好学的他,跟着魔术师两三年,从打下手开始, 眼看手动,靠着灵气,学了几招, 可以正了八经地演出了,也能变好几个魔术!

    步入晚年的刘以洁,感觉自己很幸福,满足于无私奉献, 真可谓: 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 手机响起来,他起身又要去上课了……

    (作者原为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