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我是阳求恩”

    ——记美籍知青阳建平

    2018年 07月 29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吴佩珍 点击:
    第一次见到阳建平是在2016年“知青闹元宵”歌舞晚会上。当时,只见一位高鼻子、蓝眼睛的大高个老外走上舞台,亮开嗓子唱道:“我深深地爱着你,


    第一次见到阳建平是在2016年“知青闹元宵”歌舞晚会上。当时,只见一位高鼻子、蓝眼睛的大高个老外走上舞台,亮开嗓子唱道:“我深深地爱着你,啊……我拥抱村口的百岁洋槐……”那浑厚、饱满、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和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于是,“元宵舞台上的外国人”一时成了大家谈论的热点。

    再一次见到他则是在2017年“知青闹元宵”歌舞晚会上,这时他已经作为主持人,与知青储玲玲、陈兆雄一起主持“元宵”晚会。

    “外国人?知青?上山下乡只对中国大城市的毕业生实施,外国人不在范围内,你怎么会是知青呢?”一天,我邀他坐在田子坊“舞尽夏茶屋”采访,开门见山向他发出了询问。于是,他对我说了他的故事。

    阳建平,生于1955年,71届初中生,毕业于北京三里屯二中,1972年下乡安徽生产建设兵团4师16团一营六连,成为一名战士。

    他父亲阳早、母亲寒春,都是外国专家,被誉为“比白求恩还要白求恩”的一对伟大而平凡的夫妇。1946年,阳早27岁,卖掉了家里的牛,以联合国救济总署养牛专家的身份,来到上海,又辗转去了延安。两年后,寒春因痛恨自己参与制造的原子弹被用于杀戮人类,毅然追随恋人阳早来到延安,在瓦窑堡的窑洞里和他结婚成家。

    他们俩一腔热血,为了心中的理想与信仰,为了人类的和平事业,贡献了青春,而且奋斗了一辈子。1952年阳早夫妇调任西安市奶牛厂,1966年调北京任翻译。他们育有三个子女,阳建平排行老二,上有哥哥阳和平,下有妹妹阳及平。

    阳建平生在西安,学业在北京。曾经很想当兵,当一个威武的解放军,可他是外国人,不让啊!中学毕业时,正是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不让当兵就去兵团吧!作为应届毕业生的阳建平积极响应,坚决要求到边疆去,到兵团去,总觉得在兵团也是当兵啊!可又因为他是蓝眼睛高鼻子的外国人,不让去。可不让去又不合情理啊!为什么班里同学可以去,他为什么不能去?学校为难了,此事捅到了周总理那里,据说是经过周总理的特批,他才如愿以偿下了乡,但目的地不是边疆,被分配到内地安徽生产建设兵团。

    当兵团战士差点送命

    那年月,外国人在城里都少见,何况这安徽农村。阳建平是纯正西方人种,西方人的特征在他脸上、体型上表露无异,他的到来,在当地引起震惊的程度可想而知。地方政府经过从上到下层层布置,周密安排,把他安排到当时的全国标兵连。他的战友栾云兰告诉我:“……我们连大小会开了数次,会上各层领导讲话,传达上面精神,我们觉得新鲜,好奇,也感到非常的荣幸!1972年4月14日,太阳快要下山时,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特殊人物。大家在村口远远看到一个瘦高个小伙子,身着藏青色洗得发白的青年装,由团部、营部领导陪同下来到连队,晚上全连战士为他举办了欢迎晚会。”那年,阳建平刚满17岁,属于未成年人。第二年春天,连队又迎来了一位漂亮的高鼻子、蓝眼睛外国女孩,阳建平的妹妹阳及平。从此,兄妹俩在连队和知青们同劳动、共生活,哥哥人高马大,妹妹相对瘦弱矮小,知青们亲切称呼他俩:“大阳”“小阳”。

    大阳身高1.92米,连队为他特制了一张2米多的加长大床,人高马大的大阳饭量也大,连里对他实行“包伙制”,吃饭不限量,没过多久,他不想搞特殊,要求取消了。最让大阳不爽的是:他不能单独行动或外出,那是为了安全。

    当农民,干体力活,对从城市下乡到农村的知青们来说意味着苦和累,但大阳感觉劳动很不错,因为从小耳闻目濡、身体力行,父母就一直教育子女要热爱劳动,在农场参加养奶牛之类的劳动,早就习惯了。大阳说:“我妈妈很希望孩子们在读书的同时,到农村去经受劳动锻炼,不做温室里的花朵。”

    大阳不爱多说话,只埋头干活,白天赶着一辆牛车,挥着牛鞭,奔走在茶园的山道上,高兴了,放开嗓门大吼一声!老牛便欢快地加快了步伐,那辆牛车也就成了他的“专车”。晚饭后,他常常会在宿舍、在屋前,拉起手风琴,把好听的旋律送到知青们的耳边。

    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去柴油机房为全连的职工发照明电,那可是技术活,一般的人胜任不了。快到九点时,他会向大家发出信号,电灯暗三下,大家会不约而同的呼唤起来:“关灯喽!关灯喽!大阳要关灯喽!”于是手忙脚乱地点上煤油灯。

    善良能干的大阳,为大家送去光明,而等待他的总是一盏煤油灯。阳建平和他父母一样,像白求恩那样乐于付出,所以,人缘极好,在知青面前有绝对的权威和信任度。

    从小在北京生活,阳建平都是喝凉开水长大的。到了连队,他还是老习惯:喝凉开水,却想不到天天拉肚子,是水土不服?一开始还以为是一般的痢疾,能治好,想不到后来越来越严重,几个月下来,体质急剧下降,瘦得皮包骨,躺在床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几乎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医院还下达病危通知,让家属做好最坏打算。兵团马上上报南京军区,军区再上报中央,住在北京的母亲寒春接到消息,在心里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在前去看望大阳临走前对家人说:“这孩子大概不行了!”

    阳建平被火速送往安徽127医院,两个月没治好急转南京125医院,请老中医帮助共同治疗,病情总算得到了控制!没想到转院才三天,由菌痢引发的急性心肌炎爆发,让他喘不过气来,是同室也是医生的病友发现,让他及时抢救,与死神擦肩而过。多少年过去了,说起在农村生病的事,大阳还是心有余悸,对这一场差点要了他性命的大病,他终身难忘。

    他在南京军区医院治疗了好一阵子,又回北京家中修养,几个月过去,还没能彻底康复,常常只能躺在床上,偶尔出门晒晒太阳,心肌炎发作起来时的胸部疼痛使他无法站立,家人们商量要不去美国看看。此时,正是中美建交前夕,母亲寒春应美中友协邀请回美发表演讲,这是她离开美国30年后第一次回美国,于是,为儿子办好了护照,母子俩一起去了美国,阳建平就此结束了历时俩年半的知青生涯。

    开始新生活

    阳建平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美国,那年已经22岁。从小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原来担心到美国会不习惯。可下了飞机,一踏上美国的大地,除了感觉很新鲜,最大的感受是:自己不再是外人,周围的人都和他一样,全是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真的很有回家的感觉,真好!

    然而,困难也接踵而来,因为与他同年龄的当地青年都已经上大学了,而他的英语水平只能简单的交流和阅读,大阳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希望我学习英语,可从小就接受了中国语言而不喜欢学英文,而且我们兄妹三人对英语都有排斥心理。”回到了祖籍美国,首先要过的当属过语言关,像所有的知青返城一样,大阳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怀揣着17本数理化自学丛书,从学习英语开始,狂补文化科学知识,他申请到了费城天普大学学习的机会,攻读工程专业、计算机专业,通过了毕业论文,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位。

    因此,对什么叫白手起家,阳建平体会太深了,他两手空空回到美国,不靠父母,只靠自己,上大学的费用是在餐馆打工所得,完全靠自己的努力,终于获取了想要得到的学历,这期间,需要多大的毅力啊!他感慨道:“我是知青,有知青这碗酒垫底,什么苦我都不怕了!”

    虽然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可阳建平却忘不了生他养他的中国,更忘不了曾和他一起脸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动的知青们。在紧张的学习和打工之余,他给仍然坚守在安徽十字铺茶场的知青们写信。真是书信不断,思念绵绵啊。三年后,趁学校放假三个月的机会,阳建平买了机票,飞往中国,他要去看望一直在北京的父母亲,他要看望于他书信不断的知青们。他难忘在那些生病的日子里,连队赤脚医生考建华,问暧问寒,给他拿药,送他温暖,那时候,谁也没往那方面想,可这几年的书信来往,增添了友情,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次来中国、到上海,最后却与上海知青考建华结为连理,带上太太一起飞回美国费城。

    不久,考建华也进入天普大学读书,主修电脑专业。夫妇俩在一个大学读书,情意深深。毕业后,阳建平又进入伊利诺伊州香槟分校继续就读研究生学位,主攻微波通信。学业结束,他进入通用电气公司费城分部;而妻子在获得计算机学位后,进入AT&T公司从事技术工作,他们把家安在了新泽西州。五年后,拥有了自己的女儿,有了自己的车,又过了几年,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三口之家其乐融融的生活真美好!

    深深的中国烙印

    父母阳早、寒春一生都在中国,希望他们的子女也能生在新中国,长在新中国,扎根在中国,然而,三个孩子中两个离开了中国。回到美国的阳建平,感觉很好,好自由啊!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去那里去那里,很快,阳建平融入了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成年以后补习的英语,已经用得得心应手了,那是他的母语,而从小就会的中文、流利的北京话,让周围的美国人羡慕不已,也让他多了谋生的手段,更给他带来许多快乐。他交了许多外国朋友:法国的、德国的、丹麦的、印度的……而更多的是中国华人朋友!

    只要中国朋友邀请他,他都愿意出手相助。纽约长江剧社,在下东城的新城市剧院上演新作《孤蓬万里征》,剧中那位身材高大的神父与众不同:长着一副西方人的面孔,却讲着一口字正腔圆的中文,他就是阳建平。华人请他饰演角色,他欣然接受,标准的普通话,淋漓尽致的表演,给剧作增添了色彩。

    中国歌星韩红在美国纽约演出,特请他来主持节目,他欣然前往。美国华人街区请他为整台节目当主持人,他都很乐意。小时候和妈妈一起拉小提琴在西安的农场演出,长大成年后,更让他的多才多艺显现出来,阳建平从小就喜欢唱歌,唱歌也是他的爱好之一。

    2012年,他在华盛顿听到了美籍中国知青谱写并演唱的一首《知青赞歌》,很受触动,也使他对整个知青运动有了彻底的改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生活在美国的中国知青团体“接上关系”,参加了美籍华人的知青合唱团,从此他的知青情结一发不可收拾。工作之余,阳建平经常参与社区的一些中文学校和合唱队的活动。他唱当年在中国学的前苏联歌曲,每每有美籍华裔知青团体的活动,都积极争取参加。在上海,他参加了“甘泉合唱学堂”,合唱学堂中10%是外国人,而唱的大多是有影响的外国歌曲,每次去排练唱歌,阳建平都很开心、很投入,他感觉这个合唱团的总体水平不错,比他在美国参加的华人合唱团强多了。

    阳建平常常感慨:是在中国的20多年,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他在美国,生活也很有意义:当演员,演话剧。唱歌:合唱,独唱,而独唱更显出他浑厚、饱满、嘹亮的男中音的特色,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乌苏里船歌》、《新货郎》、《我们新疆好地方》是为他赢得掌声最多的。他去妻子兼任校长的“华夏中文学校”为学生们唱中文歌曲,成为首席演唱者。他当主持,中文、英文,需要什么语言,他就能用什么语言表达,而且,相当的棒!

    常常记得自己出生在中国,又娶中国上海人为妻,父母亲还在中国北京,他常常往返于中美之间。

    浓浓的知青情

    阳建平满怀深情地对我说:“知青生涯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半时间,但连队里的一切、与知青朋友和老职工们积下的深厚友谊,胜过以后20年、40年的其他经历!”。“锻炼”也好、“镀金”也罢,这段当知青的经历,却是他人生中最难以忘却的记忆,影响了他一辈子,不管过去了多少年,唯有这两年多的知青生涯让阳建平刻骨铭心,这是踏上人生道路的第一课,一辈子都忘记不了啊!

    2014年,安徽十里铺农场场庆,阳建平和他的知青战友们回到了安徽,当地电视台、报纸跟踪报道,记者采访,第二天,有关外国人在安徽茶场当知青的报导在电视、报纸上亮相,很是风光啊!

    2016年,上海知青活动组委会专访美籍安徽知青阳建平,相关文字、图片在网络发布,他欣然接受了上海知青活动组委会授予的“中国好知青形象使者”的称号。2016年、2017年,连续二年,他在“知青闹元宵”歌舞晚会上先后唱歌、当主持人,让更多知青认识和知道了美籍知青阳建平,欣赏了他的多才多艺。

    阳建平性格活泼开朗,喜欢交朋友,他有许多朋友,芬兰的、法国的、伊朗的……但是,最多的是中国朋友,是知青朋友,他说:“我最满意的也是知青朋友!”曾经的同甘苦、共患难,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去知青朋友家作客,那感觉就像回到自己家里。在上海,寂寞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知青朋友,一个电话,朋友们就聚到一起,吃饭、喝酒、唱歌……和知青朋友一起结伴旅游,去湖南观美丽张家界、去云南登玉龙雪山、到香格里拉……在一起玩,一起疯,开心得不得了。多少年过去了,与知青朋友们生活在一起,过集体生活,感觉很好,很爽,很开心。特别是拉起手风琴,知青们听着他的琴声,发出对他的赞美之声,让他感到很自豪。不是那一场差点夺走他性命的大病,也许还能多当几年知青,他为此感慨万分!

    “我想回家”

    近几年,阳建平往返中美之间更勤了,带着美国的先进科技受美国公司的委派到上海工作,上海成了他人生的一个驿站。以上海为落脚点,他去青浦、昆山、武汉、重庆……不管到那里上班,都一样认真负责,以至于不管到哪里,都成了大家很看重的宝贝。

    想采访阳建平,约了好久,不是他在外地,就是我没有时间,好容易让栾云兰帮忙约定,我带上中国南方才有的小核桃、香榧子、瓜子、花生、小点心……还得意地告诉他:这是我从榧乡带来的香榧子哦!是有两只眼睛的哦!可他什么也没吃,只是喝了几口茶,没说多少话,起身又要走:约好了要去签租房合同,不能没诚信啊!

    我曾经采访过许多知青朋友,每一位都是去被采访对象家里,有时候还带上照相机、摄像机,可采访阳建平还没说透,他就要走。我说:“下次再采访你,我去你家!”阳建平大声地笑了起来:“好!我现在就去买机票!”我愕然:“买机票干什么啊?!”他说:“你不是要去我家采访吗?我家住美国新泽西州啊!机票要预定!”

    好一个幽默风趣的外国人!采访期间,有一段时间大阳回了美国,使采访搁了浅。从美国飞回上海,大阳就去上班,从武汉回到上海却病倒了。一个人,连个做饭倒水的人都没有,很为他担心,微信回复:“没事!躺几天就好了!”再次见到阳建平已经是今年5月份了。为了节省时间,能多说一会话,我们相约在地铁换乘站,就坐在长椅子上聊了起来。我们谈了很多话题。

    我说:“我对你的婚姻很感兴趣,你回到了美国,在美国读书,周围有的是西方女孩,为什么还是找了一位中国姑娘、上海知青为妻?东西方各方面的差别很大,你们家有矛盾吗?譬如:在教育子女方面,与妻子、丈母娘之间,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大阳说:“我可以不回答吗?”我说:“当然可以!你可以说你喜欢说的话,说你愿意说的话!能告诉我:为什么你能把中西方矛盾处理好?和谐相处?!”大阳大声地笑了起来,爽朗的笑声,让地铁站正在上下车的乘客们齐刷刷的把头转过来,看向我们。“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因为我的谦让,家庭和谐,风平浪静,一点矛盾都没有。告诉你吧,我是举着白旗进家门的,只要我投降,所有的矛盾都化解了!”“离开她们久了,我会想念他们,所以,我想回家!”

    听到大阳连着两次说:“我想回家!”我问他:“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事?”他想了半天:“应该就是回家啊!”“啊?!你父母亲可是一辈子都在中国啊!”就“回家”这话题,阳建平和我说起了心里话:他不喜欢在中国,从小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为了这张脸,受了多少委屈。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到西安市里去,在公交车站台等车,却经常引起交通阻塞,大批路人会因为好奇而过来围观,有时多亏警察,才得以顺利上车,那年月,人们把他当怪物看。下乡去安徽,不能单独行动或外出,被限制行动,没有自由,很不开心。

    1980年,去山东泰安,想看泰山日出,当天爬到山顶,那风景棒极了,真是一览众山小啊!原打算在山上住一晚,第二天早起看日出,结果,因为他这张特殊的脸,住宿费要增加三倍,为什么?!凭什么啊?这让大阳非常生气,结果,与同事下山,没看成泰山日出。

    1995年去接哥哥,因为时间早,就去了久违的母校:三里屯二中,让大阳没想到的是:老师看到他,不但不让进去,连看看学校都不让看,更不让拍照。大阳用纯正的中文再三解释:我是在这里上学、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可那个老师根本就不相信,这让大阳感觉非常可笑。正好看门的老大爷来了,认识他,才得以进母校看看。和老大爷聊上几句:我是校篮球队的,我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吴慧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北戴河回来的哥哥,被堵在站台口,原因是托别人买的票,出站时看到是外国人,不让出站了,一定要补双倍的钱才可以出来,那时候大阳和哥哥都还是学生,没有钱,就在车站上吵成一团。结果是一位工作人员偷偷开了边门,才得以出站。

    “这让我非常气愤,也非常愤怒,为什么我就要比别人多出两倍、三倍的钱,凭什么啊?!这种政策和态度,让我非常不高兴!”大阳忿忿不平地说。

    阳建平是喜欢中国的,因为父母亲热爱中国,可自从他回到了美国,回到自己的故乡,再后来在中、美国之间来回走,感受就不一样了,他看到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不同,就是这不同,渐渐地有许多不习惯的地方了,也让他越来越想回家。空气不好,北京的雾霾让他受不了,而上海的空气也不好,本来就对花粉过敏,一到春天,柳絮飞扬,让大阳难以忍受。大城市的超音,也让他难以忍受,不管走到哪里,公共场所都吵得不得了,人们用很大很大的声音说话,在高铁上大声用手机通电话,让人无法忍受。但这里毕竟是他的第二故乡,这块土地上有他的念想,有他的爱,更有他的知青朋友,所以他也常来此落脚。寂寞时很想一个人去骑山地车登山,我说:“去啊!上海有佘山!”他大笑起来:“什么佘山啊!一个小土堆!”“你平时做饭吗?!喜欢吃中餐还是西餐?”大阳说:“我会做蕃茄炒蛋!中餐、西餐无所谓,什么好吃吃什么!最难吃的是你们上海人喜欢吃的泡饭!”“我想回家!”大阳重申。他边说边掏出手机,把他手机里储存的宝贝亮出来:这是我家400多平米的独幢别墅,这是我女儿,很漂亮吧?!中西方特征各占50%,这是女婿,中国人,外孙就全部是中国东方特征了!这些全是我的朋友,美国的、外国的、中国的、知青的……

    采访前做了功课,电脑里看到了许多相关资料:阳早寒春——在陕养牛20年的美国夫妇、阳早寒春的三个子女、阳早寒春纪念馆、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寒春是第一位中国绿卡持有人……我问阳建平:“你去看过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城川镇你父母的陈列馆吗?”“没有!还没有安排出时间!”

    与他中文交流一点都不成问题,我们聊得很开心,我很得意地告诉他:“我六十多岁学开车,考出了驾照!”他说:“这是因为在中国,我姥姥九十岁照样开车,她个子矮小,坐在车里看不到人,常常被警察拦下来,以为无人驾驶……”说着,他也很得意很自豪,因为他姥姥是名著《牛虻》的作者伏尼契。要分手了,各自转乘地铁,站起身,和他握手:“再见!”他却说:“不!送你上车!”西方人的洒脱、幽默、风趣、绅士风度在他身上展露无疑,等我走进列车,转身向他挥手,他依然站在那里,列车起动了,他还站在那里,很远了,看到他在挥手,张着嘴,耳边似乎听得他在说:“我是阳求恩……”

    (作者原为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