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劳动的开端

    2017年 09月 28日
    来源:《知青时代》报 作者:刘美凤口述/ 朱银龙撰 点击:
    1970 年5 月25 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意气风发的我和一批有志青年被分配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 师38 团25 连(副业连)后又调入5 连, 当了一名兵团新战士。 火车一路风尘奔驰在千里铁道线上,三天四夜的星夜兼程,终于在一个叫作虎林县的卫星车站停了下

     1970 年5 月25 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意气风发的我和一批有志青年被分配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 师38 团25 连(副业连)后又调入5 连, 当了一名兵团新战士。

    火车一路风尘奔驰在千里铁道线上,三天四夜的星夜兼程,终于在一个叫作虎林县的卫星车站停了下来。随即又踏上了新的里程,乘上被兵团派来的一驾马爬犁一路颠簸四个多小时,最后来到了地处荒山野岭,杂草丛生的没有命名的农场,就是现在连队的所在地。接队的是一位当年曾经和王震将军一起开发过北大荒的老战士。在我仅有的记忆中,只知道他是天津人,从吉林复员转业的军人,年纪四十上下,他就是我们这支连队的连长。他姓刘,由于年代久远,又接触时间短暂,名字已经记不得了。

    那一刻,爬犁刚停稳,老连长简单的致意后,随即就发给我们一人一把小锯。他郑重地告诉我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这里的未来连队新主人,未来新农场的建设就要靠你们的努力工作来实现。” 面对满目荒原和突如其来的困惑,我的心开始凝固,脑袋嗡嗡地响个不停,心情糟糕透了。以至于老连长后来说些什么我已忘得一干二净,大家拿着手里的小锯直发愣,原来是用它锯树木、盖土窑子、铺床铺,上面再垫上干草可作生活用房。生存条件极其艰苦。初来乍到,对于这些远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恍如隔世无法想象。我们十几个女知青每天以泪洗面,哭闹不止,情绪几乎崩溃。个别知青甚至想要以“走极端”方式来了此一生。面对困难,整天吵闹哭泣也不是办法。团部了解到这些情况,逐步帮助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在那个特殊年代物资匮乏,资金短缺是十分常见的,尽管团部也很困难,为稳定大局,想尽一切办法缓解了工作和生活的矛盾,平复知青的对立情绪,这对发挥后来新连队建设具有推动性的作用。

    我那时年仅十六岁,作为女孩子见到如此的

    恶劣环境,思想斗争可想而知。面对一无所有的荒山荒坡,沟壑纵横的荒漠之地,我也随之克服思想上的障碍,融入了建设未来新农场的火热工作。别看我是个女孩,但天性和骨子里不服输,也特别喜欢较劲,记得当时有的男劳力总想着法儿欺负女劳力,有的甚至在众人面前出出女劳力的丑当着笑柄也是常事,遇到这种事我很不服气,就敢和挑事的个别人试高低,不挣回面子就不罢休。时间长了,再也没有谁敢带头挑事戏弄女同胞了。

    在实践中逐渐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不管酷热严寒,还是春播秋收,或是人情冷暖,自己的成长经历总是和这些相依为伴的。人的心态决定了你的人生信念。在建设新农场的三年里,我同男劳力们无论春天脱大坯、烧砖窑,夏天建场院、和大泥,秋天栽树苗、刨土坑,冬天掌大钎、挖水渠和男劳力同工同酬,“巾帼不让须眉”,那些个别想捉弄我的人也不得不佩服我。一个人的能力得到人们的肯定是通过艰辛的劳动付出而获得的。

    正在新农场形成雏形之际,我也正满怀豪情投入在工作第一线时。1972 年12 月一纸调令按国家有关政策,我作为“独苗”享受了照顾政策,转身回沪,结束了这三年的农场生活,从此我离开了深情的黑土地,也离别了和我一起开发新农场建设的兵团战友们。


    一眨眼,离开北大荒已有43 年啦,回顾这刻骨铭心激情难忘的岁月,令人怀念。一想起那艰辛的往事我热泪盈眶,心情无法平静。曾和我一起摸爬滚打,同甘共苦中一起走来的战友情是多么的珍贵,这种宝贵的人生经历不能忘怀。

    我梦想着有一天再能和昔日的战友们一起重回故地,眺望深情的黑土地。看一看自己当年亲手栽下的松树苗,摸一摸自己当年亲手培植的苹果树。不知,这当年的小树苗是否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这排排防风林带就像威武的战士一样,等待着主人前来检阅;那结满果实的苹果树一定会张开坚实的双臂等待着主人前来拥抱啊!

    我劳动的开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帮我展开了人生最为壮丽的美好篇章。

    短短的三年农场生活,它给了我的情感和生命却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