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黑土地上搞革新

    ——解读《上海知青在黑龙江老照片》之十

    2017年 09月 28日
    来源:《知青时代》报 作者:刘宏海 点击:
    1974年11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2团工程1连上海知青王礼民(左)在给战友讲解自制带锯跑车另部件安装要求。 拍摄:刘炳沿 “工匠精神”,这个2016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的词汇,现今已经提高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其实质就是勇于创造和精益求精。回


    1974年11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2团工程1连上海知青王礼民(左)在给战友讲解自制带锯跑车另部件安装要求。

    拍摄:刘炳沿


    “工匠精神”,这个2016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的词汇,现今已经提高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其实质就是勇于创造和精益求精。回想当年百十万知识青年在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岁月里也不乏此类英才,在不久前编辑完成的《上海知青在黑龙江老照片》大型相册中,就有不少照片反映上海知青在黑龙江期间在科学种田、养殖和技术革新等方面的实践,我们专门辟了一个章节予以介绍。

    知青来到北大荒,客观上为偏远的边疆农村带去了城市文明、前卫观念和科学知识。他们把在学校学到的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为建设农村和边疆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这张照片仅是《科学实践》章节中的一张,讲的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2团工程1连的故事。

    这个连队是随农场的创建应运而生的新连队。1968年12月25日,一支有多名上海知青参加的小部队作为创建红卫农场的先遣队,悄然开进荒无人烟的建三江,近百号人在刚刚用“撒尿固桩”的绝活搭建起的第一顶帐篷里,成为刚刚组建的兵团6师建制中的一员。

    啥叫荒原?荒山荒地,人迹罕至,草比人高,甚至连森林植被都没有。要在这种地方建农场,其艰难程度非亲身经历很难想象。这批数月前还在上海滩的柏油马路上溜达的青年人担起了农场基本建设的重任。他们搭建起几十顶帐篷后,开始用“拉合辫”、土坯建房。然而,他们建的第一栋草房塌了,第一个烟囱倒了,第一口水井也塌了..。在失败面前只有勇敢才是真英雄。他们总结教训,向懂行者请教,犹如孩子蹒跚学步。1970年,他们开始用毛石打地基,用砖瓦砌墙盖顶,建起了第一栋“穿鞋带帽”的砖瓦房。这栋被载入红卫史册的红砖房给了知青们无比的自信,他们甩开了膀子,相继建起了面粉厂、学校、招待所、办公室、医院、修理厂、变电站等一大批砖瓦房。而这一栋栋房屋全是靠知青和老职工手提肩扛玩命干出来的:在任务重而装备差的条件下,一名上海知青命丧圆盘锯,一系列伤亡事故使知青们意识到,光拼命是不行的,只有插上科学的翅膀才能真正为边疆建设出大力。当杂工的上海知青王礼民凭着高中三年扎实的文化知识和在校办工厂学得的技能,主动请缨改造圆盘锯,消除了传动中皮带打滑而造成的安全隐患。接着他又为圆盘锯量身定制了一台安全操作的圆锯跑车。他还与老工匠、知青一起土法上马,先后设计制作了砂浆搅拌机,垂直升降机、平刨机、吊截锯、打眼机、裁口刨和开榫机等,组成了一条木质门窗加工流水线、还有带锯跑车等多项机械设备,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工程建设如虎添翼。王礼民被任命为团后勤直属连队的技术员,并荣获三等功。而在王礼民的身边,是团连领导的信任和一群热爱科学技术的知青战友:1971年,上海知青龚少年上书连队要求重视技术革新;上海知青,女指导员韦国敏,在批判“技术挂帅”“白专道路”的大形势下,依然亲自挂帅成立技术革新小组;团后勤处花处长充满信任地把制作六米带锯跑车等任务亲手交给王礼民;龚少年、钟敦苏、王介方、徐楚、叶鹏鸿、邓克强、刘长根等知青积极参与各项研制和加工..

    一桩桩一件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祖国、爱边疆、爱知识、爱科学的团队,他们是上海知青在北大荒从事技术革新的一面镜子。其实那些年,从兵团农场到县乡社队,都涌现出很多“科研小组”,有的以土壤为专题,有的以育种见长,有的以牲畜为研究对象,也有的像工一连那样在修路盖房上施展才华。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上海知青在黑龙江期间不以地处偏远而自暴,不以身份卑微而自弃,不甘平庸,刻苦学习,努力用知识去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