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从台湾带回了什么?

    2016年 06月 19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张持坚 点击:
    选择“自由行”,是想不要忙忙碌碌地随团赶景点,能有时间到台湾的大街小巷走走,和同胞接触交流,在比较中看看有什么受启发的地方。 台湾的夜市热闹,小吃美味,是早就听说的。到台北的当晚,我们就到一个叫“宁夏”的夜市去体验。长长的一条街,街两边建筑

    选择“自由行”,是想不要忙忙碌碌地随团赶景点,能有时间到台湾的大街小巷走走,和同胞接触交流,在比较中看看有什么受启发的地方。

    台湾的夜市热闹,小吃美味,是早就听说的。到台北的当晚,我们就到一个叫“宁夏”的夜市去体验。长长的一条街,街两边建筑里的餐饮店和摆在马路上的小食摊位一个紧挨着一个,街上人流密集,摩肩接踵,繁闹景象自不必说。不过,我的注意力很快由美食被吸引到“干净”上来了:和大陆夜市普遍的脏乱景象不同,这儿地面干燥,没有水渍,更别说污水了,也没有堆积的烂菜叶和废弃的塑料袋之类的垃圾,穿行其间,尽可放心。再细看,每个小食摊位下的地面,有两个小洞,洞里临时插着接管,一个和地下自来水管相通,另一个和污水管相连,收摊后卸下管子,不影响车辆通行;而摊位的一旁都有放置废弃物的垃圾袋。我又留意,没看到“城管”一类的人员。问当地朋友,有没有不注意卫生的,有没有食物不干净的?“不能说一点没有,但很少,因为不敢。”“为什么?”“台湾媒体厉害啊!一旦有人举报,发现问题,一定把你揭个底朝天不可,那你还能生存吗?不是断自己的生路吗?”友人还介绍,夜市都有自治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很严格,谁坏了规矩,有损夜市名声,处罚相当严厉。再说,夜市摊位的牌照是“稀缺资源”,排队想进来的很多,因为只要肯吃苦,守信誉,这是个不错的营生之道,所以摊主都很珍惜,有的摊位已传至第二代了。你看到有的摊位很小,但食客排队候位,为什么?就是因为有诚信,货真价实,做出了品牌和名声,消费者信得过。

    老百姓居住的小街小巷,也是我们想走走看看的。每到一地早晨起来,总要到住处周围的胡同走走。在高雄港口附近,我们走了好几条小胡同,有的狭窄得只容三四个人并行,一家挨着一家,一户对着一户,尽管条件并不好,但整洁仍是第一印象,地上几无尘土,更无纸屑和痰迹之类,也没有在自家门口堆放杂物的。再一个印象便是安静,没有听到有人大声说话。路过一户人家,开着的窗户传出电视机播放节目的声音,轻轻的,不会影响左右邻居。有一天正逢农历十五,见有人在胡同拐角宽畅一些的地方放了一只铁桶,在默默地焚香、烧纸,祭祀先人。随便还逛了好几个设在居住区里的菜场,均不见泥土、烂叶,都是净菜上市,多数蔬果品种还用纸或者塑料袋包装好,感觉整齐、利落。还观察过几处建筑工地,工地一概都围得严实,周围街道的卫生没受影响,路面干净依然,可见管理是严格和有效的。还去看过海边的水产交易市场,尽管没在凌晨交易的时候去,但交易过后市场的整洁和没有闻到鱼腥味,给我们留下了良好印象。

    为我们驾车的台胞阿滨,四十多岁,前后8天,只听到他摁过一次喇叭。他说,不光是我,别的司机也很少摁喇叭。就是在闹市,车多的地方,也听不大到喇叭声的。有一天,在去阿里山的路上,山道弯弯,前面一辆旅游大巴开不快,我们的小车只好跟在后面,好长时间了,跟在我们后面的一辆小车耐不住了,乘过弯道的时候超了过去,阿滨不超。我们问为什么?阿滨说,山路狭窄,超车危险,这是一定要自觉遵守的。只有等大巴靠边停车让我们,才能超过去。因为那辆大巴一直在我们前面,尾部车厢上用油漆喷制上去的旅游公司名称、司机姓名、交通部公路总局电话号码、台北市区监理所申诉专线电话号码等告示,很醒目。我问阿滨,每辆客车都是这样吗?他说:“是的。”接着又强调一句:“这是必须的。这对旅客是负责,对司机是监督,增强司机的责任感。”他还告诉说,公交车也是这样,不同的是司机的姓名是插上去的,因为他们要换班,换谁就把谁的名牌插上去,而旅游大巴的司机是固定的。

    在去日月潭的途中,我们在一个叫“西湖”的休息区停留。一进停车场,一块竖立着的牌子很显眼,上书“夜间妇女停车位”几个字。阿滨解释,这是考虑到夜间女姓司机的安全而专门设置的。他指着车位周围让我们看,说这里的摄像头比别的地方多。进入休息区,到“星巴克”喝咖啡,顾客很多,需排队,服务员只有一位,是个二十来岁的姑娘,不过她没有“萝卜快了不洗泥”,取罐、用气体清洁咖啡机的喷头、注入咖啡、盖好盖子,放入包装袋,然后微笑地送到顾客手中,说声“谢谢”——一个程序也不少。我们一行4人,要了4杯咖啡,便看她一丝不苟地做了4遍同样的动作,像观看了一道温馨的风景。虽然等了一些时间,但觉得值,吮入的咖啡也好像比以往的香。

    旅行途中,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就是偏僻的阿里山脚下,都能看到一个名叫“7-11”的24小时营业的连锁便利店。据统计,在台湾此便利店已逾万家,平均两千人拥有一家。台湾同胞对它的评价甚高,说台湾人生活有两个“离不开”,一是离不开网络,二是离不开“7-11”。我们光顾过几家,店面都不大,装饰简朴,感觉和别的便利店没什么两样,货架上摆放的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看不见的“商品”,是它用互联网编织起来的强大的服务功能。比如,这里免费供应WIFI;可以发传真;电费、水费、煤气费、高速公路过路费等等,以及交通违章罚款都可以在这里交付;这里出售电影票、戏票、球赛票和飞机票、火车票等,种类之多几乎囊括了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应票据;旅途中买的东西多了带着不方便,可以在这里寄回家,需要冷藏的食品,也能确保低温速运限时送达;更有甚者——到政府机关办事也可以在这里预约……友人说了这样一件事:一女士到移民局办事,排到窗口,老公的身份证复印件忘备了,可此刻老公正在大陆忙碌,身份证在他手上,而女士第二天赴深圳的折扣机票已买好,无法更改。正急得无奈想招老公即刻飞回来时,有同胞指点说到“7-11”请他们帮忙。果不其然,一番电脑操作后,迅捷搞定,老公身份证复印件顺利地出现在了女士的面前。“7-11”董事长徐崇仁说,“7-11”的成功在于不断创新,在于计算机网络的引进,而目标就是不断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不懈追求顾客的满意度。现在“7-11”在台湾已有“万能便利店”之美誉。有大陆朋友来台,同胞都会告诉说,日常生活需要什么服务,就到“7-11”去,比找朋友帮忙管用。

    阿滨进入旅游业前曾在上海常驻3年,从事台沪贸易。我们让他对两地作一比较。他说,大陆包括上海在内,硬件建设日新月异,台湾比不上,但人文环境的“软建设”差了一些。碰巧这时在台湾发生了一件事:一大陆赴台游团队里有母女俩,十几岁的女儿批评母亲说话声音太响,说这里是台湾,人家说话都轻轻的,很文明,你要注意点,不要影响别人。母亲不悦,说了女儿一顿。女儿生气了,离开团队,说自己回酒店。可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见路旁一建筑挂着警察机构的牌子,便进去寻求帮助。警察送她到了酒店,对她说,你初到台湾不熟,不应该离开妈妈,这么长时间没回酒店,妈妈该多着急。媒体对此做了报道。这则新闻可以说从一个侧面佐证了阿滨的评价不谬。

    赴台8天,蜻蜓点水,不过从台湾还是带回了一些宝贵的“软”东西。


    (作者系原黑龙江兵团五十团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