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研究会召开《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事录(1968-1981)》座

    2016年 01月 13日
    来源:研究会会刊 作者:林升宝 点击:
    2014年1月29日下午,由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和上海书店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事录(1968-1981)》(以下简称《纪事录》)座谈会在上海书店出版社召开。与会人员包括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徐建刚,上海市知识青年

    2014 年1 月29 日下午,由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和上海书店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事录(1968- 1981)》(以下简称《纪事录》)座谈会在上海书店出版社召开。与会人员包括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徐建刚,上海市知识青年文化研究会会长阮显忠、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刚,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许仲毅,复旦大学教授金光耀、孙沛东,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金大陆,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董国礼, 以及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档案馆代表, 各地老知青等。会议围绕《纪事录》的出版, 就上海知青学术研究展开热烈讨论。会议由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许仲毅主持。

    《纪事录》作者之一金大陆首先发言。他说,上海出的《中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六卷本)和《纪事录》在北京反响非常好,认为上海的研究在中国知青研究当中有很大的典型性。从《纪事录》的资料中可以看到,上海跨省区安置的人口比例大于北京和天津的总和,其跨度北到黑龙江、南到云南, 区域跨度很大,区域差异也很大。上海是“文革”的发源地,也是工商业城市,对知青运动上海有很大的支援。比方说小作坊、慰问团、函授教育等等,当时有很多创新的做法。我认为这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有一点人性化的管理, 但其总的目的是要推进上山下乡。我们现在做的是资料性的工作,为将来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进来研究和产生更多的成果打一个基础。

    张刚介绍了上海知青研究会有关工作的情况,认为这本书的两个作者之一是博士生林升宝意义重大,表明知青研究后继有人。

    金光耀认为:知青运动作为“文革”时期的“新生事物”,应该把它放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个框架下来继续思考和讨论。知青运动的研究应该从通史研究向区域史和专题史转。《纪事录》的出版,对于知青将来的研究,包括区域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翔实的资料基础。知青史的研究,真正成为一种学问的话,光靠有知青经历的学者来做是不够的,知青研究要延续需要年轻人的介入。

    阮显忠认为:开展知青研究,我们知青研究会责无旁贷。《纪事录》的出版,一是填补上海知青史料的一些空白,书中有宏观的统计数据,也有某个学校、某个地区的统计数据, 有知青的具体状况,也有上海市具体的政策措施和所做的工作,许多史料大家过去并不了解。二是它为深入开展上海知青研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三是它为我们上海做一本上海知青运动大事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上海知青研究会有这样的决心、能力和责任去做一本上海知青运动的大事记,也希望有更多像林升宝这样的年轻人加入到知青研究中来。

    徐建刚表示:不同的人谈知青运动,会有不同的结果。至今我们还没有看清楚这场运动, 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史料不够。《纪事录》这本书非常有价值,与《中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一样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对知青史学的研究也有重大意义。这本书编排很有特点,每个地方都有出处。这对知青史学研究是一个标杆作用,能为大家所用,从而进一步推进知青学术研究的进步。


    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就本书展开热烈讨论, 给予《纪事录》很高的评价,并对未来上海知青研究乃至中国知青研究报以很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