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当前位置:首页 > 知青人物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扑火英雄

    2015年 06月 17日
    来源:《生命记忆》 作者: 点击:
    孙 国平 ,男, 祖籍江苏常熟 ,上海知青 。 1953年9月27日出生,上海市 长缨中学 1969 届初中毕业生。 1970 年5月27日到黑龙江省德都县永丰农场务农 ,1971 年1月24日傍晚,场部木工房着火,孙国平义无反顾参加救火而献身,年仅18岁。 孙国平出生在上海虹口区



    国平,男,祖籍江苏常熟,上海知青 1953年9月27日出生,上海市长缨中学1969届初中毕业生。1970年5月27日到黑龙江省德都县永丰农场务农, 1971年1月24日傍晚,场部木工房着火,孙国平义无反顾参加救火而献身,年仅18岁。

     

    孙国平出生在上海虹口区虹镇老街的棚户区,在贫寒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他从小穿着哥哥穿过的旧衣服,哪怕是补丁加补丁。12岁时,哥哥进厂当了学徒,他成了的一条手臂,家里的脏活累活重活,都是他干,修屋顶、粉墙头全都靠他

    小学刚毕业,就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后来,虽然进了中学,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读得几天书。捱到初中毕业,上山下乡运动已是“全国一片红”。他选择了到黑龙江务农。为了送去农场,哥哥向厂里借了100元厂里补助了25元,家里拿出了所有积蓄50元,全都给他购买了衣服被褥日用品。

    1970527,孙国平来到黑龙江永丰农场。10月,被挑选到农场武装基干连,在1排3班当战士。

    国平在班里年龄最小留给战友们的印象是和善的微笑腼腆羞涩的脸庞和任劳任怨,从不服输的工作态度。由于和外号叫“大象”的副班长几分相像,就顺理成章地得了个“小象”绰号

    1970年的春天,农场水渠开始放水泡田,平整水田和播种劳动开始了。经过一个冬天的冰冻春风的吹化水渠局部产生裂缝,加上放水,干渠总会有多处决口。一天,一处干渠决口,基干连紧急前去抢险。战满土的草袋子往决口处封堵这一草袋子湿土约有100多。孙国平身体扛了几趟气喘吁吁。班长他扛了,换他去装袋。孙国平很倔强,又将一袋湿土扛在肩上水稻播种时,大机器难以作业,孙国平就和战友们一起硬是用人力拉着播种机播种,没叫一声苦。

    孙国平非常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他要帮助哥哥还清下乡时的借款。每月工资32元,他只留下吃饭钱,其余都寄回家。短短的8个月就寄回家135元,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困难。 

    1971124,星期日,还有3天就是春节。连队都放假,很多知青和职工都上德都县城逛商店买年货去了。孙国平哪儿都没去,在宿舍洗洗涮涮看书休息。傍晚时分,离基干连不远的场部木工房突然失火,小孙和许多战友闻讯后赶紧向燃火点奔去。孙国平赶到木工房,毫不犹豫地冲进熊熊大火,和大家一起抢出了不少木料和工具。火越烧越大,正在现场指挥的农场场长大喊:“都出来,火太猛了,别救了!”可是一心救火的知青和职工依然奋战在火海中。直到房梁被烧得“嘎吱”响,即将坍塌之时,救火的人们才纷纷跳出火海。

    孙国平没有出来。

    大火终于扑灭了。人们扒开残火瓦砾,发现孙国平和一名职工倒在一台未及搬出的电刨旁,已被烧得面目全非。从他们遇难时的倒卧形态,大家明白了他们葬身火海的原因:俩人试图卸去固定电刨的地角螺丝并把它搬出火场。他们已经拧3个螺母剩最后一颗时,房梁塌下来,俩人被火海里。战友们将两俱仍在燃烧尸体抬出捧起地上的雪撒在他身上,火苗熄灭了,尸身“吱”“吱”地冒着气……

    年仅18岁的孙国平在他下乡后的第8个月,就遇难了。1971年2月5日,农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后,将孙国平遗体葬在农场的知青陵园内。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总局黑河分局授予孙国平“扑火英雄”的称号。

    2009年10月,永丰知青自发开展了为孙国平追认烈士的申报活动。先后辗转永丰农场、黑龙江省民政厅、国家民政部等处走访。各级民政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并给认真研究但对照1980年由国务院批准、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终因条件不符,未予受理。

    虽然荒友们努力无果,然而九泉下的孙国平也会含笑瞑目了。

     

    (上海知青庄蔓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