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当前位置:首页 > 知青人物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讷漠尔河的哀恸

    2015年 06月 11日
    来源:《生命记忆》 作者: 点击:
    蔡小莺 ,女, 1950 年出生在上海朱家角镇,朱家角中学 1966 届初中毕业生, 1968 年 9 月 10 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1 师 1 团( 北方 农场 ) 工业 1 连, 1971 年 2 月调 6 团(二龙山农场) 3 营 20 连。 1974 年 5 月 26 日,在渡 河 沉船事故中不幸遇

     

     

    蔡小莺,女,1950年出生在上海朱家角镇,朱家角中学1966届初中毕业生,1968910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1团(北方农场工业1连,19712月调6团(二龙山农场)320连。1974526日,在渡沉船事故中不幸遇难,年仅24岁。按照她生前的愿望和良好表现,组织上追认她为共青团员。

     

    赵耀琴,女,1953613日出生,北京市海淀区八一中学1969届初中生,1969916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6320连(二龙山农场),1974526日,遇难于讷漠尔河,年仅21岁。按照她生前的愿望和良好表现,组织上追认她为共青团员。

     

    发源于小兴安岭讷漠尔河,是黑龙江省嫩江水系的大支流,它自东向西弯弯曲曲注入嫩江流经地区形成了大片的湿地。水泡子星罗密布,讷漠尔河将其相互串联在一起,犹如一条珍珠项链镶嵌在松嫩平原的大地上。

    讷漠尔河随季节喜怒无常,夏季常常泛滥,甚至把一些沿岸的村庄变成汪洋;冬日里,大河上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北国风光;春天坚冰融化,满河的冰排飞流直下,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只有秋天它才显得肃静安祥,平和地陪伴人们收获庄稼。因此,鄂伦春人称它为讷漠尔河,是“秋河”的意思

    讷漠尔河在龙镇和二龙山两地交界处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一个不小的湖泊,由于水深颜色发黄,当地人称“黄水泡子”。泡子北岸是大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1969年初,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师6团决定唤醒这块荒原,并组建3营20连。从各连抽调来的人员趁河水封冻,顶风冒雪跨过讷漠尔河,在黄水泡畔支起帐篷,人拉肩扛运送物资,拖拉机翻起了黑油油的土壤。实现了当年开荒,当年打粮。

    20连与团部、营部和其他连队隔河相望,是全团最偏远最艰苦的连队,过着吃河水、点油灯、住土屋的生活。开荒、种地、盖房,是知青们的三大任务。战士们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用辛勤的汗水和顽强的意志与变幻莫测的讷漠尔河相伴和斗争。

    来自各地的知青们,年复一年地开垦着这块荒原,虽然热情高涨,斗志昂扬,但讷漠尔河依然桀骜不驯,连队生产建设受到严重影响,百十余号人,生活和出行十分不便。连队多次架桥,但每次都被大水冲走。讷漠尔河见证了战士们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艰辛,也狂暴地给人们带来痛苦与灾难。

    1974年,知青们在黄水泡北岸垦荒,已经整整4年了。

    那年,春播工作完成后,营部决定举行全营运动会以示庆贺。在业余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日子里,这无疑是干部战士精神上的一针强心剂,上下都很重视。20连不仅选派运动员参与角逐,还决定放假一天,全连参加盛会,为自己的选手助威。

    5月26日,是运动会开幕的日子。大家像过节一样迎接那个晴朗的春日。

    由于春汛来临,河面变得水大流急,但阻止不了大家的热情。早饭过后,20连的干部战士就开始陆续渡河前往营部。几条渡船来回摆渡,渡口、船上一时显得有些拥挤,划船的几位男知青有些忙不过来。

    蔡小莺、赵耀琴和另二名战友乘上一条渡船,他们急于过河,就自己划船向对岸驶去。不料小船驶到江心时,恰遇激流,船儿在漩涡中打着转,不时有浪花涌进船舱。小船失去了控制,被激流裹挟着急速冲向下游,舱里的水越来越多,颠簸得越发厉害。船上的知青们惊慌失措,时站时坐,不知如何应对。突然,一个大浪扑来,小船倾覆了,4个知青全都落入激流,随波挣扎。

    人们目睹了险情的发生,几艘渡船迅速向落水的人划去,岸上的人呼喊着追向下游。人们救起了二名战士,但蔡小莺和赵耀琴却不知被河水冲到了何处。连干部立即组织搜寻,当天找到了蔡小莺的尸体,而赵耀琴的尸体终未发现。团、营领导和战友们都焦急万分,第二天再次组织打捞,直到下午3时左右,才在下游的水湾处找到了她。

    昔日活蹦乱跳的姐妹,瞬间便被激流吞没,两个年轻的生命终止于讷漠尔河之中。原本愉悦的一天竟成了20连最为悲痛的一天,成了3营上下,人们心中的一块伤疤。

    又过了4年,兵团建制撤销,改为农场,考虑到讷谟尔河给生产和生活造成的不便,更因两个年轻女战士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上级决定,将二龙山农场黄水泡北岸的田地交龙镇农场。20连奉命撤离讷漠尔河,迁往营部组建水利连。

    20连消失了,但蔡小莺、赵耀琴永远活在6团战友和二龙山农场职工心中。 

    蔡小莺是1971年2月调到6团3营20连的。

    小莺自幼失去母亲,家境十分清苦,在舅舅的帮助下才读完小学。1968年,小莺初中毕业,告别江南古镇,随着上山下乡的大潮,来到祖国北疆,成为一名“屯垦戍边”的兵团战士。

    小莺先在1团工业1连,干着砍柴、倒坯、烧砖出窑的活儿。后来调到6团这个新建连队,参加垦荒劳动。

    那是一个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年代,也是崇尚英雄的年代,小莺身上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她总是扎着两条小辫儿,穿着朴素而整洁,时不时戴顶军便帽,显得英姿飒爽。她从不叫苦,从不懈怠。无论是在烈日炎炎下,还是在风雨严寒中,她的笑声总是爽朗甘甜的。

     

    蔡小莺与战友在排练文艺节目(右1为蔡小莺)

    她活泼开朗,喜好文艺,积极参与连队的业余文艺活动。她的歌声和舞姿给战友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赵耀琴是1969年秋季随大批北京知青来到北大荒的。她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中,下有三个弟妹,很小就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照顾弟妹清贫的生活养成了心地善良、勤恳正直的好品德。

    赵耀琴性格内向,不善言表,无论是种地、种菜或养鸭,她都勤恳踏实、任劳任怨。她是个热心肠的人,谁有困难都会伸手相助,因此大家送她一个外号,叫“照耀”,战友们对她的褒奖尽在不言中。

     

    2011年战友为蔡小莺扫墓

    如今,北大荒早已今非昔比了,当年天真烂漫的知青也已两鬓如霜。战友们每每聚会都会不由自主地提起蔡小莺和赵耀琴。回访第二故乡,都会去二人的墓地祭奠。她俩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是那样年轻美丽,唯有讷漠尔河水依然奔腾不息,哀恸不已。


    (刘宏海根据王海龙等回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