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当前位置:首页 > 知青人物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烈火中永生

    2015年 05月 21日
    来源:《生命记忆》 作者: 点击:
    丁训明 ,男,汉族,祖籍浙江省宁波市,上海知青 。 1952 年9月8日出 生, 毕业于上海南市区多稼中学 。 1969 年5月9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 30 团(江川农场) 10 连,兵团战士 。 1970 年 11 月 17 日半夜,连队食堂失火 , 在救火中牺牲,年仅18岁 。

    丁训明,男,汉族,祖籍浙江省宁波市,上海知青1952年9月8日出生,毕业于上海南市区多稼中学1969年5月9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30团(江川农场)10连,兵团战士19701117日半夜,连队食堂失火在救火中牺牲,年仅18岁1983年7月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授革命烈士称号。

     

    每当想起那场突发的大火,恐惧,惨烈,悲切……触目惊心的一幕幕就会出现在知青们的脑海里,汹涌澎湃,思绪万千,犹如滚滚黑龙江,久久难以平息。

    一九七O年秋收后,十连的食堂竣工了。这栋全连引以为豪的大瓦房,红砖红瓦,千余平米,坐北朝南。位于屯子的正前,大道的东首,在满目土坯草顶的泥房中显得格外气派,成为当时全团的样板房。

    天有不测风云。一九七O年十一月十七日,新食堂开伙不到一周,就突发大火。

    那天深夜,战士们大都进入了梦乡。突然,“着火了”“着火了”的喊声,把大家惊醒。战士们一骨碌跳起来,往窗外一瞅,火苗正从大食堂的西面角呼呼往外蹿。有的来不及套上棉衣和棉裤,抓起面盆、水桶就冲向火场。男知青率先赶到,而住在食堂东头的女知青们却还在睡梦中呢。大伙急忙破门砸窗,一面招呼她们赶快逃生,一面冲进去抢搬物品。

    当得知西屋里还有食堂的钱箱没有抢出来,丁训明、顾士德、诸卫国、叶水根、傅建新、赵桂根六名上海和杭州知青,又冲进了正在燃烧的大食堂。叶水根刚冲进几步,就被滚滚浓烟呛得睁不开眼,喊不出声。突然,房梁轰隆一声砸了下来,小叶赶紧贴着墙根逃了出来。

    指导员吕连生指挥几位连排长堵火场入口,劝阻还想往里冲的知青们。“危险,别往里去了!”吕指导员向叶水根询问后,得知冲进了六个人,就挨个寻找。很快诸卫国、顾士德、赵桂根三人也退了出来。“还有傅建新和丁训明在里面!”叶水根急了,大伙都拼命呼叫两人的名字。不一会儿,傅建新从窗口跳了出来,头发被烧焦了。大家又一齐呼喊丁训明。

    十连附近没有河流,连里用水全靠水井。接水的人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无奈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整栋房子化为断壁残垣。“完了,全完了!”人们绝望地叹息着。

    更揪心的是看着熊熊烈火无情地吞噬了战友丁训明,且无法施救!为了避免产生更多的伤亡,吕指导员强忍悲痛,竭力阻止大家冲进火海是果断的,明智的!

    清晨,浓烟逐渐消散。连里挑选了数名身强力壮的老职工进入残垣搜寻,在伙房灶膛的位置发现了丁训明的遗体,他趴倒在煤渣堆上,背上是烧残的梁木。他是在浓烟中跌入灶膛,又被坍塌的房梁所压,使他失去了生还的能力。

     

    丁训明烈士证书

          遗体抬出来,其状惨不忍睹。大家不敢多看,纷纷低下了头,眼泪夺眶而出。遗体经过简单整容,穿上衣服后,安放在连队的豆腐房里,设了灵堂,一床洁白的床单盖在丁训明的遗体上。虽然没有花圈,没有鲜花,但连队的知青轮流为他守灵。当晚,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大地披上了素妆,连队一片寂静,人们在心里呜咽。真是烈火炼丹心,天地同哀悼!

    雪一直下个不停,天气冷极了几天后,丁训明的父母亲赶来了,连里在场院里搭了灵台,安放着棺木。全连男女老幼,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肃立默哀,丁妈妈扶着棺木,“阿明啊,爷娘看来了!”话音未落,早巳泣不成声,丁爸爸默默低叹:“哎,白发人竟送黑发人!”战友们闻声落泪,哀声绵绵。

     

    江川农场的学生清明祭扫知青烈士

     

     

    (上海知青叶水根)